今晚来聊 · 照着这个节奏下去,《碟中谍 7》是要在太空玩命了
图片:《碟中谍 6:全面瓦解》如何评价电影《碟中谍 6 :全面瓦解》?
分享一个细节告诉大家:汤姆·克鲁斯为什么值得喜欢?
前天在《碟中谍 6》发布会上见到了“阿汤哥”汤姆·克鲁斯,并有幸合了影,简短地聊了几句。作为影迷,我感到十分开心和满足。
现场的媒体和观众显然都很喜欢阿汤哥,呼喊“克鲁斯”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在想,阿汤哥之所以那么招人喜欢,仅仅是因为长得帅吗?或者说仅仅是因为他演的电影好看吗?
我觉得显然不止,至少通过现场的观察,我看到了他最令人欣赏和佩服的魅力点:亲和,敬业。
一个细节印象特别深:走红毯环节,他从红毯开始,到最后返回到出发点,一个来回的红毯过程中,他一路都给粉丝们签名、合影,甚至还让两位助理帮他们拍照片,几乎满足了百分之七八十的粉丝签名与合影的愿望。
而到了最后一小段红毯路程的时候,由于现场主持人已经宣布活动结束,陆陆续续也有观众开始离开,导演麦圭里,演员卡维尔、佩吉都结束红毯回去了。他其实也这么签了一大圈,个把小时地签字、合影,应该也很辛苦了吧?但他仍然认认真真、面带笑容地给粉丝们签名、合影。
这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着享誉全球、闻名世界的著名演员,他能在拍摄电影时,各种有风险的戏份都亲身上阵,展现出惊人的敬业态度;也能在和粉丝们互动时,尽量照顾到每一个人、满足每一个粉丝,且全程和和气气、彬彬有礼,呈现了另一种敬业,实在叫人发自内心地敬佩。
反观我们国内有些明星艺人,作品都还没打磨好,脾气都还挺大。甚至小有名气就把架子端起来,各种耍大牌的新闻屡见不鲜。对比起来,值得反思。
阿汤哥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人喜欢,不是靠他人说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做出来的。
再简单说一下电影:
第一遍看完之后,在微博上写了个短评,提到如果仅用一句话描述《碟中谍 6》,大概就是:真的很好看,属于那种全程精彩连连的电影。
昨天又去影院看了一遍,就着重注意了“高跳低开”的跳伞、巴黎市区追车以及结尾处直升机垂吊这几场戏,除了对阿汤哥的敬业精神表示钦佩之外,也对导演的处理大感赞叹。
跳伞那场戏,据说汤姆·克鲁斯在训练和实拍过程中,前前后后跳了 106 次。并且因为要抓拍到日落的景色,每天实拍的时间短到只有三分钟,每一次拍摄都需要尽量争取拍到位,这对演员、导演、摄影师等工种的要求是很高的。
从七千多米开跳,到距离地面不到一千米开伞,不仅拍摄的难度大,危险系数也很高。阿汤哥亲身上阵令人佩服,导演麦奎里的把控也很重要,整个过程酣畅淋漓,并且充满了精彩刺激的感觉,令观众能够看得过瘾。
巴黎市区那场追车戏,从阿汤哥开着卡车“挤”进小巷开始,到他骑着机车“逆行凯旋门车流”,整个过程紧张又赏心悦目。每一组镜头,无论是跟拍还是侧拍,包括高速的运动,都处理得很好。
追车戏重在传递速度与紧张感,导演没有像《速度与激情》里那样过于追求速度,而是给伊桑设计了不少阻碍:先是打火整半天,然后是处处有警察,紧接着就是伊桑还有好几次“差点撞车”,还有在车流中逆行,以及最后真的撞了一把,着实令人看得提心吊胆。
直升机垂吊那场戏,难度和风险丝毫不亚于跳伞,甚至拍起来更不好拿捏。但阿汤哥仍然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导演也展现了娴熟的技巧。看着伊桑在空中徒手垂吊,以及开着直升机与亨利·卡维尔展开空中对决,观众很能体会到一种惊险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的配乐。
当《碟中谍》系列的主题配乐旋律一响起,相信每一个这部系列的影迷都会和我一样,有一种“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的体验。它太经典,也太有唤起观众观影记忆的魅力。
而在这部电影里,配乐的使用堪称完美。每一次的音乐响起,都能很好的配合剧情,节奏也贴合的很好,很好地衬托了紧张、惊险、刺激等氛围,足以令观众沉浸其中。
《碟中谍 6》目前口碑一片大好,的确值得一看。它既可以给观众带来畅爽的观影体验,又可以让观众看到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成熟,里头的有些戏真的是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的。
当然了,这部电影最最重要的一层意义是:我们仍然能看到年岁已经五十多的阿汤哥在银幕上奋力拼搏,他饰演的伊桑近乎无所不能,而幕后的拍摄故事又让我们知道阿汤哥有多么敬业和勇敢。
这真的很值得敬佩。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今晚来聊 · 照着这个节奏下去,《碟中谍 7》是要在太空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