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追番 · 宫崎骏的这部动画片,把空间用到了极致
图片:《幽灵公主》《幽灵公主》:每个日本人心中总有一个「奥空间」
文︰黎东耀(珠海学院建筑系副教授)
一、虾夷──被隐没的日本人
动画电影《幽灵公主》故事虽然设定于 14 至 16 世纪室町时代(相等于中国明代),但当中可揭示大和民族统一日本前的一段历史。暂时已知日本最早的原住民为虾夷族,又称阿伊努人,这种把两者等同的说法虽仍有争议,但已被广泛接受。就人种学而言,其来源也有几种不同说法,包括古亚细亚人、西伯利亚人、欧罗巴人、太平洋南岛玻利尼西亚人等,总之与现代主流日本人有很大分别。现时可追溯最早期之日本历史显示,大和民族祖先从亚洲大陆移居日本的落脚地为九州及本州西部,由部落社会逐渐演变成一众小国,再由大约位于奈良一带的大和国统一。802 年平安时代,虾夷首领阿弖流为被诱杀后,本州已被大和控制,而虾夷人生活范围逐渐退到本州东北与北海道严寒地区,继续其狩猎采集的社会模式,另一些则与大和民族通婚或被同化,因此纯种虾夷人数不断减少,甚至被大和朝廷刻意隐没于日本民族与历史。
电影男主角虾夷少年飞鸟(阿斯达加)正生活在被迫至本州东北一角的室町幕府时代,以打猎为生。他所居住的村庄,乃分布日本各地遗迹中的竖穴式建筑,其外观有如中国的庑殿或歇山顶,四幅斜坡屋面全铺上茅草,特色在于屋顶一直下延地面,即屋顶与墙壁合而为一,地面以上没有垂直的墙身,内部通常有四条主柱支撑屋顶,并向地下挖土约一米作为地板。这种日本最古老的竖穴式房屋,其实非虾夷所独有,只是被电影用作代表虾夷落后原始的居住形式。
但当虾夷少年下山后到达大和文明地区的民居,出现的则是与竖穴式相对的另一种建筑形式,称作高床式。虽同样具有巨大厚重的茅草屋顶,但两者最大的分别在于高床式的斜坡屋顶不着地,在屋檐下有垂直墙壁,而且地台升高,被桩柱托起,地板由土间变成木板间。这种比竖穴式相对先进的建筑形式,正是一般人对日本传统乡郊民居的普遍印象。而日本部份神道教神社,如出云大社御本殿,亦可被推测源自这种建筑体系。
二、自然崇拜──日本文化的根源
日本不论虾夷或大和民族皆有巫术与崇拜自然传统。如大和民族以太阳为代表,亦反映其对太阳的崇拜。而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建基于万物有灵论,即大自然各种现象、山川、动植物等各有神灵。电影中的巨猪神有坐镇九州的乙事主,也有出云地区的拿各神。
拿各神原本掌管的出云地区,为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的古国之一 ── 出云国,其领域大约为现在岛根县东部,传说许多神灵居住于此。此国最终被大和国所灭,而其神话也融入至大和神话体系之中。传说中,神界名为高天原,人界名为苇原中国,由大国主大神所创建,其最早的疆域就在出云,后来大国主将国土“让予”天照大神,即后来大和民族天皇的始祖。为了感谢大国主的“让国”,天照大神建造出云大社以作“回报”。因此,出云可说是日本国与天皇传承制度的起源。
电影中的达达拉城代表世俗与发展,树木被用作把城市围绕的木栏栅,也被用作制铁工业所需的燃料。与之对比的是代表了原始、自然与和谐的森林,但人类不敢进入,乃日本的神圣之地。当中有一小水池,即麒麟兽降临之地,有神奇力量为生物疗伤。这是电影中最神圣的空间,水池被大树围绕,但正正在水池之上无树盖遮闭,空出一圆形天窗,而池中心又长着两棵相对较短小的树木。虽处于森林之中,水池却恍如建筑空间,具有立体层次──横向由外至内分别为大树、水池,再到小树;直向由下而上则为水池、小树、大树中空,最后上达天空。
三、潜藏日本人心中的奥空间
电影中这个神圣的林中水池空间,使笔者联想到日本建筑大师槙文彦提出的“奥空间”(oku)概念。而他正是现实中出云大社旁边,岛根县立古代出云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人。
“奥”对日本人而言是看不见的中心或深处空间,是精神上的神圣空间,又与现实世俗空间并存。他举例说,典型日本空间中,诸神住在深山里,而位于其前面的聚落,则沿街形成一条同时代表着神圣与世俗的轴线。神圣空间总是隐藏于眼前世俗空间的背后,需以心灵感受,相反西方的一神教,神圣空间则必在轴线正中央,显而易见。
以此奥空间概念去理解一般日本传统居室,会发现很多时由屋外往深处进入的过程中,会经过层层交叠的走廊,又或穿过某些房间的角落,槙文彦认为这体现了日式空间的层次感。笔者的确在众多日本传统建筑中见过这种营造空间方法,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京都的桂离宫书院群与元离宫二条城二之丸御殿,其交叠的 90 度“之”字形平面布局,使人无法如大部份西方或中国建筑的直线中轴般,见到清晰而直接的空间。
因此,奥空间至少在现实中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若提升至精神层面则是空间意识中的神圣想像,一如《幽灵公主》森林中,无数巨木与崎岖山路隐藏了深处的神圣水池。又若此空间概念当真普遍存在于日本人意识之中,则可能每个日本人心中亦总有一个“奥空间”。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今晚追番 · 宫崎骏的这部动画片,把空间用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