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是专业术语,才不是「黑话」

知乎日报 Andy Lee 506℃ 评论

我说的是专业术语,才不是「黑话」

图片:《唐伯虎点秋香》

为什么要学会使用专业术语?

Andy Lee,《思维的利剑》的作者,微信公众号:认真想

在我的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的普及工作中,偶尔会遇到两类委婉的指责:

1.外行人抱怨我使用了太多的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2.内行人抱怨我的解释太过啰嗦,简直是把他们当外行人来对待,侮辱了他们的智商。

我能理解这两种指责,但我恐怕不会做出多少改变。因为我的目标受众是第三类人,也就是期望变成专业人士的外行人。

如此一来,我不得不使用专业术语,不得不说清楚某些关键词的英文是什么,方便朋友们利用那些英文单词搜索更多信息。

就像是给小孩子写科普文章,绝不能因为小孩子们读不懂,就避免出现专业词汇。出现这些词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孩子努力去读懂这些他们原先读不懂的文字。

学习总是困难的。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理解起来毫不费劲,那要么是你误解了我的文章,要么是你的水平已经足够高,我的某篇文章对你来说,最多只是复习作用,没有学习的价值。

有人以为,专业术语只不过是通俗说法的另一种表达,只是显得更厉害而已,实质上没有区别。

让我来编造一个案例,看看这其中的区别:

小明说:“小红很开心。”

我说:“小红脑中的腹侧被盖区的神经活动很活跃。”

小明说:“小红长得真漂亮。”

我说:“小红的外貌对小明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小明说:“小红真聪明,别人死活记不住的信息,她重复几遍就记住了。”

我说:“小红有着较高的一般认知能力,她很擅长利用重复策略将信息从短时记忆编码进长时记忆之中。”

小明说:“小红已经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我说:“小红成功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了程序性知识。”

小明说:“小红刚和男朋友分手了,她非常难过。”

我说:“小红刚经历了亲密关系的解体,她遭受了情感上的严重创伤,还失去了一些社会支持。”

小明说:“小红年纪不小了,还没结婚,很可能要沦为剩女了。”

我说:“小红的未婚女性身份引起了小明不自觉的结构性歧视。”

小明说:“小红是个女博士,她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一般人听不懂。”

我说:“小红的高受教育水平改变了她的语言生成习惯,其专业化的表达风格不易被类似小明的外行人所接受。”

小明说:“小红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太愿意和我们这些老同学们亲近了。”

我说:“从文化云端下载并安装了大量异质文化后,小红的身份认同和行为模式发生了系统性变化,与曾经的同学小明产生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区隔作用。”

如果大家能明白上述案例,那就能意识到,我和小明并不是没有实质性区别。小红在我俩眼中,判若两人。

小红实际上还是那个小红,只是我和小明看待小红的角度不同,也就对小红有了不同的理解。

在小明眼中,小红可能只是一个有故事但不会对他说的女同学。在我眼中,小红的性格、能力、人生经历、人际关系、身份认同、社会角色等等因素,都影响到了小红今时今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小红的喜怒哀乐,小红的理想与现实,小红的坚持与放弃,小红与他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在我这里,都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理解。

小明很难分担我的理解,即便他想,他也做不到。小明看不到我能看到的东西,因为小明缺少装备。

这里说的装备当然不是近视眼镜,也不是望远镜、显微镜。这套装备的名字叫《社会学的想象力》,一流的记者、评论家、小说家、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律师、经济学家、教师、企业家、投资人等,都具备这套装备。

我这里也不是专指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本书,而是指一套体系化的思维方法,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的名字五花八门,我习惯称之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人称之为启蒙运动之精神,有人称之为非形式逻辑,有人干脆简称其为理智。

理智的运用离不开知识,知识的表达离不开严谨且准确的概念。当一个概念变得足够严谨且准确时,它就会变得不接地气,成了拗口的专业术语。

这么看来,我们必须往头脑中输入许多专业术语,才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智。这里说的“输入”不是指把术语表翻来覆去念上很多遍,背得滚瓜烂熟。而是指,将专业术语所搭建的理论模型理解透彻,运用得炉火纯青。

专业术语不是专业人士关起门来交流时使用的黑话,更不是为了防止知识外泄而刻意设置的保险,它们是精确的心智工具。没有这些工具,我们无法完成高难度的智力任务。就像哲学家丹尼尔 · 丹尼特引用他学生的话:空手做不了木匠活,空着脑袋也做不了思考活。

思考也是需要工具的,精确且严谨的专业术语就是一种思考工具。新闻记者和文人墨客针对普罗大众写的文章,或许会尽力避免专业术语。专业的教师和科普作者不可能避免对学生和读者使用专业术语。一旦这么做,我们就不再专业了。

没有人是白痴一样的外行人,也没有人能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世界顶级的内行人。究竟出现多少专业术语算是适度,只能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答案。毕竟,我也不能真的时刻都把大家都当作萌萌哒的小学生,不是吗?

与其抱怨他人,不如提升自己,主动学会使用专业术语,以便理解更复杂的信息,岂不美哉?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认真想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我说的是专业术语,才不是「黑话」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