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要上市,急着把自己变现不说,关键是陆奇要出任独立董事
图片:Public Domain如何看待拼多多 IPO 招股书显示陆奇或将出任其公司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
网上有不少关于陆奇“履新”的报道,大概意思是“陆奇去向已定”,因为拼多多于 6 月 30 日凌晨向 SEC 提交的招股书显示,陆奇将出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目前还是候选状态。
然而,关于陆奇去向已定的说法,应该是站不住脚。独立董事和薪酬委员会主席都是虚衔,因为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
就是说,这不算陆奇的新职务,不会拿拼多多的工资。事实上,陆奇此前还曾是爱奇艺董事,但他只是代表了百度在爱奇艺的话事权,而不管理具体业务。
那么,为什么拼多多要邀请陆奇来做独立董事,而且还成了薪酬委员会主席呢?独立董事没有实权,但薪酬委员会却有,它虽然不如上市公司管钱的 CFO 有权,但也影响着上市公司高管和员工的薪酬,所以算一个关键角色,比如爱奇艺薪酬管理委员会主席是余正钧,他同时是百度集团公司首席财务官(CFO),而百度则是爱奇艺的最大股东;再比如俞永福在管大文娱时也是阿里影业薪酬管理委员会成员。
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
一是陆奇代表着某家资本或者某个大佬。
拼多多背后除了有二股东腾讯外,还有高榕资本和红杉资本两个大 VC,此外光速中国、凯辉基金、新天域等投资机构也有投资,A 轮则有孙彤宇(淘宝创始人)、段永平(步步高、OPPO、vivo 幕后大佬)、丁磊、王卫等大咖。目前董事名单中有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林海峰、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为拼多多董事,红杉合伙人沈南鹏为非独立董事。陆奇是否有可能是其他投资方包括机构后者个人的代理人?甚至是不是可以猜测,陆奇已加入某资本?
二是陆奇在硅谷和纽约都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对于拼多多在美国上市,有直接助力。目前沈南鹏等人也已出现在名单中,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号召力当然也不小,不过从陆奇离开百度股价当日大跌可以看到,美国资本市场还是比较认这个人的,作为曾经在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此时此刻陆奇出现在名单中,对于拼多多是有利的。
有人说,陆奇会不会是在腾讯的撮合下加入了拼多多做董事?此前也有消息称陆奇可能会加入腾讯认知。我想可能性不大,因为腾讯已经有一个人即林海峰在拼多多做董事了。当然,鉴于拼多多与腾讯关系特别近,腾讯派两个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以确定的是,陆奇应该不会加入拼多多任职,陆奇的身份是职业经理人,是相对懂技术特别是 AI 技术的高管,既然已在百度做到总裁,拼多多这等体量的公司对他就没有吸引力,而且拼多多是电商公司,跟陆奇此前履职的偏向技术的百度、微软和 IBM 不是一类公司。陆奇离职百度时就已明确,百度会是他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一站,所以这样看来,陆奇不可能加入拼多多做职业经理人。他已或将加入某 VC 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这家 VC 很可能已经投资拼多多且占有可观的股份。
当然,以上纯属猜测。
-
欢迎关注微信:罗超频道(luochaotmt)
「新电商」拼多多的招股书里透露了哪些信息?
招股说明书链接:
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737806/000104746918004833/a2235994zf-1.htm
- 营收(人民币):
- 2016 年:5 亿
- 2017 年:17.4 亿
- 2018 年 Q1:13.8 亿——相当于阿里巴巴 2009 年左右的(年营收 67 亿)。
-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网站成交金额):
- 2017Q1:201 亿
- 2017Q2:384 亿
- 2017Q3:709 亿
- 2017Q4:1412 亿
- 2018Q1:1987 亿——相当于阿里巴巴 2011-12 年左右(年 GMV 6300 亿 -1 万亿)
- 月活用户:
- 2017Q1:1500 万
- 2017Q2:3280 万
- 2017Q3:7110 万
- 2017Q4:1.41 亿
- 2018Q1:1.66 亿——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达到阿里巴巴 2014 年上市前夕的水平(移动端月活用户 2.2 亿)
从增速来看,拼多多可以算近年来少有的、仅次于抖音的现象级产品:
- 增速极快:在一年里从千万级垂类 app 成长为亿级大众 app。
- 从相对阿里的时间轴来看:用户的发展快于 GMV,而 GMV 又快于营收——用户规模跑在营收规模前面,说明营收还没开始发力。
- 和阿里在 2012 年之前的景象很像——无论是大众眼里的公司等级,还是财务上的营收利润,还是在计算机应届毕业生心目中的档次,都是比当时的百度低一档的。
在 2012-2013 年左右时,市场盛传阿里即将 IPO,当时有关阿里的营收和利润数据,还得从阿里大股东雅虎的财报来窥视一二。
有位好友在 2013 年年中准备跳槽阿里,让我帮忙算算阿里未来的股价,当时我的逻辑如下:
- 阿里早就是个隐藏的巨头,虽然在程序员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百度,但从财务数据来看,阿里一直是在有意隐藏自身的变现能力——GMV 增速远高于营收和利润增速。
- 2012-2013 年开始,为了上市,阿里开始快速提升变现能力——营收和利润增速终于跑过了 GMV。
- 当时的全国最大广告商是百度、然后是央视、然后是淘宝,很快淘宝就将超于前两者,成为全国广告收入最大户。
- 市场上盛传的 500-700 亿美元估值绝对是低估,现在去阿里还有极大潜力。
2014 年年中,阿里即将上市,我在杭州和这位好友在宝石山的石头上坐了许久。他说阿里股票的内部价格已经涨到 50 美元,我说咱们可以赌一赌,上市后很快会过一百美元(雅虎财报数据 * 增速 * 一个很正常的市盈率)。
单从营收、利润、GMV 之间的比例及增速来看,拼多多就像 2012 年的阿里——变现能力远没有释放出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阿里在 2012 年以后,为了上市而不得不展露出变现能力的情景:
- 2012 年 -2014 年,阿里集团营收从 156 亿增长到 451 亿,2.9 倍。
- 2012 年 -2014 年,阿里集团净利润从 42 亿增长到 233 亿,5.5 倍。
- 2012 年 -2014 年,GMV 从 1 万亿增长到 2.3 万亿,2.3 倍。
熟悉互联网在线广告的人应该可以很容易算出:以拼多多的 GMV,季度收入不到 15 亿,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数字。
看完财务增速,继续看看百度指数:拼多多同比翻番,已达到淘宝的 4 成,淘宝、京东、天猫都是同比、环比下滑。
再看看百度指数的年龄分布:
- 30 岁以下拼多多劣势明显
- 30-39 岁打平其余三巨头
- 40 岁以上成功逆袭,50 岁以上已占据绝对优势
看到这里许多人会问了:
- 按照这个增速,拼多多岂不是要极大地挑战淘宝京东?
- 既然拼多多的 GMV 和月活跃用户已经接近阿里上市前 1-2 年的水平、拼多多的广告变现能力还远没有释放,而拼多多目前的估值才 150 亿美元,那拼多多的股票岂不是还有增长很多倍的潜力?
不急,继续看这个数据:
2018Q1 拼多多的营收和费用(人民币):
- 营收:13.8 亿,毛利 10.7 亿
- 费用:营销&市场 12.2 亿人民币,管理 2876 万,研发 7282 万
- 净亏损:2.8 亿
- 营销和市场费用占总营收的?88.4%,研发占总营收的?5.7%
拼多多作为一个轻资产的电商平台,毛利率极高 77.5%(10.7 亿 /13.8 亿),然而其营销和市场费用却高达营收的 88.4%,直接将极高的毛利拉成 -20.3%(2.8 亿 /13.8 亿)的净亏损。
且随着营收的暴增,营销&市场费用也随之暴增,占比还在持续增加:
- 2017 年全年,营销&市场费用 / 营收=77%(13.4 亿 /17.4 亿)
- 2018Q1,营销&市场费用 / 营收=88.4%(12.2 亿 /13.8 亿)
也就是说——拼多多的增长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疯狂的市场推广。
而阿里呢?
- 2012-2014 年营收暴增:156 亿 ->451 亿
- 营销&市场费用增速有限:30.6 亿 ->45.5 亿
也就是说:
- 阿里在高速增长期,是电商行业增长大潮伴随着阿里自身品牌口碑的传播,是健康良性的。
- 而拼多多在如今这个已经相对成熟的电商市场,想要再分得一块肉,就得把几乎所有的营收投入到营销 & 市场推广上,虽然看似增长迅速,要是一旦推广支出占比减少,就可能面临 GMV、月活用户增长放缓的窘境。
如上数字所说,拼多多的研发支出只占总营收的?5.7%,而阿里在 2012 年,产品研发支出占总营收高达?18.5%。
在当年阿里规模并不大的时候,就开始广泛布局:云计算、支付、物流、收购高德优酷 UC、入股微博等。
阿里的打法更像是前期练内功、后期爆发,而在增速表现上像极了几年前阿里的拼多多,则更像是短期玩票的。
当然了,如今的互联网竞争格局比阿里当年恶劣得多,巨头已经瓜分殆尽,新产品想要出头,就不得不练就奇招。
然而,我们对比一下同样是在夹缝中异军突起的头条系——从创业开始就走数据 + 技术路线,大比例营收投入产品研发和收购,在营收只有一百亿人民币量级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显示出多业务线并行、新产品层出不穷,广度深度同时进军的壮观景象。
拼多多从创立到申请上市,时间也就 3 年,如此“着急”地把自己变现,也让许多人怀疑其对自身后续潜力的信心。
在此前有关拼多多的一个回答中,我的观点是:
- 中国仍是一个拥有广大不富裕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 拼多多这样能提供价格极其低廉、哪怕商品质量方差很大的电商平台,是有极强用户需求的
-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长期存在把低价尾货倾销出去的需求——淘宝为了客单价而不想做,自然就会有其他人填补上这块空白
- 阿里也好、京东也罢,必然会受到拼多多的强烈刺激
2018 年,拼多多对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淘宝推出特价版、亲情账号,都是针对拼多多刺激的回应。
从这次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如果拼多多真是“捞一把就走”的节奏,如果拼多多后续的财报仍然持续目前的支出比例,那淘宝也大可不必过于慌张,这种玩法的天花板不会太高,难以对阿里京东产生颠覆式冲击。
如前文所说,拼多多的商业 / 广告变现潜力还很大,据我所知,拼多多也在大力挖角、快速构建算法团队。
如果拼多多能在短时间内将流量变现能力大幅提升,不再有极强的亏损压力,可以沈下心来,用心去解决商品质量、物流的尖锐问题,那么,拼多多将自己“洗白”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当然了,在现在这样浮躁的环境下,是选择忽悠一把短期变现,还是选择沈下心来稳扎稳打,后者的概率并不一定能占优势。
特别的,在如今的几个主流官媒的微博下,但凡有一个互联网产品被整顿或封杀,下面的评论往往就是要把拼多多也拉下水。
在这种 app 随时可能消失、“薛定谔的 150 亿美元估值”面前,作为老板是尽早落袋为安,还是慢慢洗白从良,就真是越来越不好抉择了。
我的相关回答:
2018 年,拼多多对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造成了怎样的冲击?2017 年的双十一和往年有哪些不同?塞冬:何以京深杭(下)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拼多多要上市,急着把自己变现不说,关键是陆奇要出任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