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堵在静止的车龙中,是否想要飞越早高峰?当你戴上口罩,是否期望清洁的电动车普及?本期《科技万有瘾力》将聊聊不堵车的智能道路、“钢铁侠”旗下的电动汽车公司和人人能乘坐的无人飞车。】
飞行汽车:搁置的古老梦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1949年,美国天才工程师Moulton Taylor已成功制造了飞行汽车。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他一共设计制造了6个型号的飞行汽车,以Aerocar I为例,最高时速188公里,巡航时速156公里,最高飞行高度3658米。从某些参数来看,已经达到了今天Terrafugia Transition的水准。
Terrafugia Transition是世界首款能够合法同时“上路”以及“上天”的汽车。使用的燃料与普通汽车无异,只要加满无铅汽油即可。它还是第一款具有可折叠式机翼的飞行汽车,它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时能完美地改变形态,节省仓库的空间。
相比需要跑道起飞着陆的Terrafugia Transition,另一款由荷兰公司开发的"直升机汽车"起飞仅需一条长165米的柏油或草地跑道,着陆需30米的空地。该款PAL-V(个人空地两用车)的飞行汽车最高飞行高度可达海拔1200米,最远可至500多公里,所发出的噪音低于直升机。
60多年过去了,飞行汽车从技术天才的疯狂玩具变为可量产的成熟产品,但这一古老的梦想还很遥远。究其原因,目前的飞行汽车被归为“运动轻型飞行器”,供少数拥有资格的个人用于非商业用途。尽管在美国考取资格仅需20小时的培训,但此类飞行行为必须避开拥挤的空域,因而无法大规模推广。
电动豪车:“钢铁侠”的雄心
发明者是一种天才,技术的商业化者是另一种。埃隆·穆斯克(Elon Musk)就属于后者。
在2002年将联合创办的PayPal卖给eBay后,埃隆·穆斯克赚得1.8亿美元;而后,其中2000万被其用于投资太阳能光伏企业SolarCity;6000万成立全球首家电动汽车公司Tesla Motors;剩下的1亿,则被穆斯克的私营公司航天公司SpaceX发上了外太空。
Tesla Motors的第一款车型高性能、高价格、高科技、但低产能,被调侃为“奢侈品”。
2012年6月发售新车型Model S解决了产能问题,这款完全由Tesla自己研发车身,总长4.976m,毫不逊于其他中大型轿车。与大多数行动温吞的电动车不同,Model S性能直逼宝马等传统动力高手 :0-100km/h加速最快仅用4.4秒,12秒可跑半英里。
同时,由埃隆·穆斯克位居幕后指导建成的SolarCity,将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为之提供“超级充电网络”。Tesla-SolarCity清洁能源储藏项目将汽车锂电子充电电池与太阳能光伏系统相结合,目前已在美国建立数个超级充电站,专用于Tesla电动汽车。今年,这一充电网络将从全美扩张到欧亚。
智能系统:“可驾驶的手机”
TeslaModel S被誉为一部可以驾驶的手机;而反过来,传统汽车厂商也正努力跟上数字时代。
福特今年发布Sync开放平台,开发者只要按照程序开发完App,通过福特审核就可以自行放到Sync平台上,就像苹果的Apple Store一样。
而现代汽车已和苹果达成合作,可以用iPhone的Siri语音系统操控汽车。无独有偶,雪弗兰几款车型即将带着Siri上路。Siri将与雪弗兰标准版MyLink信息娱乐系统整合。
英菲尼迪自带触摸屏可以微调汽车的各项参数,了解车辆当前车况,并支持Facebook等应用。2012年,国产宝马上开始搭载宝马互联驾驶(Connect Drive)系统,宝马Mini则搭载了Mini互联空间站。福特汽车在新福克斯上搭载了SYNC,奥迪也在部分车型上尝试用奥迪Connect系统,凯迪拉克CUE系统、克莱斯勒的Uconnect Access via系统也颇具可圈可点之处。
中国本土品牌方面,除了上汽荣威和MG搭载了基于Android系统打造的inkaNet汽车互联平台,还有比亚迪的i系统,吉利的G-NetLink等。
辅助驾驶:厂商的渐进式改革
除了车内的智能系统,传统汽车厂商也在无人驾驶领域稳步前进。不同于谷歌,传统厂商更强调“辅助驾驶”的概念。
雷克萨斯研发了一套“先进主动安全研究车辆”平台(Lexus Advanced Active Safety Research Vehicle),与车载外设相配合,外加超精准里程表和可存储数据的加速器。这一套装备可以侦测到汽车周围的环境变化,判断红绿灯,帮助驾驶员修正驾驶。
奥迪宣布拟于 2015-2020 年间推出一套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能让驾驶者在车流拥塞、车速缓慢的路况中切换到“半自动”模式,从而让汽车不断变速以合理的车速行驶。奥迪还推出了“接送型”的自动驾驶汽车:当你购物结束计划离开大商场时,汽车能够在停车场的扫描仪提供的数据帮助下开到商场前去接你。
通用也在目前的低速巡航系统的基础上,在高端车型上推出了能在时速60英里运行的“超级巡航”功能,预计在2015年左右投放市场。
而奔驰最新的魔力控制系统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来实时监测路面情况,可以探测到前方约0.5米至1.4米,精确到1至2厘米的起伏。该系统在遇到颠簸之前把数据传递给主动巡航系统,悬挂预先做出反应。
无人驾驶:先驱者谷歌
相比传统厂商,谷歌的方案则要激进得多。
谷歌从2011年10月开始在公共道路上实验无人驾驶汽车,去年3月获得内华达州许可并于5月7日获得牌照上路。
此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各种路况下累计行程超过 20 万英里,其中超过 1600 英里是在“完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行进的。期间没有发生过大的交通事故,仅被后方刹车不及的车辆追尾一次。
位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车顶的激光测距仪能够提供200英尺以内的3D地形数据,车载智能系统会把外置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和电子地图结合,绘制出数据模型。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摄像头可以让汽车发现障碍物,识别街道标识和交通信号灯,外加汽车前后保险杠内装载的 4 个车载雷达,可以更清楚地查看周围的情形。轮胎上的感应器可以跟踪汽车的行进轨迹,并精确地测量和控制速度。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国产的无人驾驶系统正顺利研发中。在此前的高速路测试中行驶114公里,耗时85分钟,一路上平均时速79.06km,最高时速105km,超车33次,成功完成了预期测试目标。在下一阶段的测试中,还将邀请北京市民参与体验。
智能道路:好车难敌路堵
纵然单辆汽车“聪明绝顶”,也只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因素,道路需要变得智能化,提供有用的讯息。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正在开发一套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有望帮助司机尽可能多地躲过红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并减少汽车反复起动造成的污染。“例如,系统会向一名司机提出建议,告诉他如果他在这一路段车速保持在24英里/时,他会幸运地连着遇到4个绿灯,”
在更早的时候,IBM研究人员与法国里昂联手,创造了一套系统帮助调度员减少道路拥挤、恢复交通流。它可以探测事故,预测这些事故的影响,预测交通状况并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算法将从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学习”,并将“经验”运用到未来的建议中。
2013年中期,荷兰布拉班特省(Brabant)将率先修建数百米能够夜间发光、指示天气的道路,在未来5年内,还将陆续建设优先为电动汽车准备的感应道、有车经过时会亮起的感应灯及风力路灯。
在未来,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将被各种感应器、监控探头和雷达取代,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交通流量控制、交通事故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交通系统将会更加流畅。高速路车道将分成无人驾驶和传统驾驶两类,这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增加汽车车速。
未来展望:无人化智能化电动化
拼起上文展示的未来碎片,未来城市交通的大致图景已经形成。
无人化——“数据贩子”谷歌
虽然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搏足眼球,但谷歌亲自进军汽车制造行业的可能性不大。谷歌真正的优势在于其数据中心和操作系统,它可以处理汽车在测定路况时产生的海量信息。结合结合强大的地图数据、汽车智能操作系统和主动安全技术,谷歌可以更好地出售其地图服务。
介时,道路与汽车、汽车与汽车之间的信息沟通无需通过驾驶员,购买了谷歌的地图的汽车将自动选择最优车速与路线。在这一领域,IBM等智能交通的先行者将成为谷歌的有力竞争对手,双方或将分别瓜分个人市场和企业、政府市场。
智能化——“硬件商”苹果和三星
最有可能进入汽车生产领域的互联网巨头是苹果和三星。他们将用手中的大把现金收购1家没落汽车巨头进入行业。苹果和三星的汽车将在人机交互和车载系统上领先,极有可能引入语音识别、文字信息朗读、手势操作、人眼动作识别和跟踪等技术。至于汽车的名字,也许是iCar和Galaxy Car?
而传统的汽车厂商将在行驶和安全技术方面保留优势,短时间内不会被新来者取代。当然,不管是苹果、三星还是传统厂商,谷歌的无人驾驶将是标配。
电动化——“太阳能充电站”SolarCity
“钢铁侠”埃隆·穆斯克的SolarCity将继续布局超级充电站。埃隆·穆斯克旗下与SolarCity配套的Tesla Motors,它生产的产品将成为电动汽车的设计制造标准,正如今天的Nexus系列之于安卓系统手机。这两家公司如果能够获得巨额利润,或许将帮助SpaceX完成耗资庞大的火星殖民计划。
除了目前的有线充电方式,或许将来电动汽车将支持无线充电。
无人飞车——???
最后,回到飞行汽车的梦想。飞行汽车想要大规模上市销售,成为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实现自动飞行。当我们人类放弃驾驶飞机的渴望,甘心当一个乘客,在可靠的导航系统和交通管制系统的帮助下,无人飞车将为二维的道路增加新的一维,大大扩大交通的容量。在廉价无人飞行载具领域,尚未出现巨头公司,谁会是下一个?
人类放弃对交通工具的控制权,将意味更高的安全系数和更少的拥堵。但是,未来的交通工具一定会保留一个“手动驾驶”模式。在数十小时的行程中,想要亲自控制跑几段漂亮的山路和惊险的S型弯道,是人类不灭的本能。
(本文素材采编自网络,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引用自爱范儿、《时间线》、《商业价值》、《环球科学》、《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果壳网等媒体。)
往期回顾: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科技万有瘾力第17期:未来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