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对于老司机而言可能不太友好

知乎日报 汽车奇谈高小强 347℃ 评论

这篇文章,对于老司机而言可能不太友好

图片:Yestone 邑石网正版图库

无人驾驶真的是未来吗?

汽车奇谈高小强,消费级汽车歪评怪论,仅供参考(不是开实验室那个)

题主想说的是「不再拥有驾驶乐趣」吧?反正无论你是否喜欢,这就是未来。

为什么现在看起来不靠谱的自动驾驶 / 无人驾驶会是未来?

自动驾驶的背后有强大的推动力

安全:

2016 年,美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 40200 人,根据不同统计口径,2016 我国车祸死亡人数接近 10 万人。

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院(UMTRI)的团队负责人 Sweatman 认为,90% 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们的失误操作造成的,而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不会出现操作失误。
德州大学有分析报告指出,如果道路上的行驶车辆 90%都是无人车的话,由此导致的更少的车祸和人员伤亡,道路上的拥堵减少,能源的节省,一年经济效益高达四千五百亿美元。与之相比,美国联邦政府 2014 年的财政赤字不到五千亿美元。

保险:

美国的汽车保险市场,一年缴纳的汽车保险费,更是高达两千两百亿美元,如果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削减掉大部分这类开支的话,社会效益惊人。

实际上,现有的各种自动驾驶的分支功能,如主动刹车,车道保持,都已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事故。

交通:

大部分的拥堵也并不是由于道路不够用,而是驾驶者操作能力的局限性,自动驾驶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大城市拥堵和寻找停车位的难题。节省大量的开车时间和油费。

有兴趣的可以看这条「堵车之谜的罪魁祸首」科普视频。

个人:

生活不易,每天抛开吃饭睡觉洗澡生理需求,能真的用上的有效时间也就 12 小时左右,再刨开上班干活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如果每天在车上的 1 小时不用自己开车,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题主把无人驾驶和驾驶乐趣对立起来,这是掉进了一个误区,认为无人驾驶会先在私人车辆上普及,实际并非如此。

在开放道路上的私家车单独应用无人驾驶,难度会高很多,但在特定区域,特定路线上的应用,将更容易,效益更高。不少城市无人驾驶巴士已经上路测试。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路上已经有自动驾驶巴士线路,它隶属于 Sohjoa 计划,每次能搭载 12 名乘客,车速为 11 公里 / 小时,最高时速 20 公里 / 小时。而这些小巴的路线也是设定好的,一路上都是赫尔辛基著名的餐馆和桑拿中心。根据芬兰的法律,车辆并不须要有备有司机。

2017 年 1 月 11 日,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推出为期 10 天的自动驾驶巴士试验,供乘客免费搭乘。

11 月已正式投入使用——在正式使用后的两个小时与卡车发生小碰撞,卡车全责。

拉斯维加斯同款自动公交车今年 6 月份已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投入使用

2017 年 9 月 5 日,无人驾驶公交车 Navya Arma DL4 在德国德累斯顿街头投入使用

2017 年 12 月 2 日,国内的“阿尔法巴”无人驾驶公交车也在深圳福田保税区试运行。(目前仍需配备司机以防紧急状况)

短途、低速的指定路线无人驾驶,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多技术瓶颈。无人驾驶都在动态发展中,距离和速度也会慢慢提上来的。

无人驾驶如果用到出租车上,那效益更高

24 小时连轴转的出租车,对自动驾驶的渴求比一天只开一两小时的私家车高太多了。出而租车的主要成本就是司机的费用,要是省了这一大块……会被出租车司机打死,嘿嘿。

这个道理世界最大的网约车公司 UBER 也懂,2016 年 9 月就开始在美国匹兹堡市开放道路上路测试他们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了。目前加上旧金山、多伦多和凤凰城,已经有超过 200 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目前这些车的前座上都有安全司机。

到现在为止 Uber 自动驾驶汽车累积行驶里程已经突破 100 万英里,执行乘客运送任务超过 5 万次(今年 9 月份才刚刚突破 3 万次)。

Uber 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之后问题不断,有一次它在旧金山闯了红灯,还有一次在亚利桑那被撞导致翻车。

最近 Uber 陷入了被 Google 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控告窃取商业机密的纠纷之中。

4 月 26 日,Google 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宣布将让普通乘客试乘其自动驾驶汽车,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居民可以免费申请试乘。Waymo 为 100 辆菲亚特克莱斯勒 Pacificas 汽车配上了它的技术,并且计划今年再生产 500 辆这样的汽车。

这批早期试乘的乘客及其家人还能将 Waymo 的自动驾驶 SUV 和 MPV 免费当作他们的主要或次要交通工具。当然,每次乘坐 Waymo 自动驾驶汽车时,车上都会配备一位人类司机防止事故。

目前 Waymo 在加州的测试数据已经达到平均 8000 公里才需要一次人工接管(特斯拉是平均 5 公里),Waymo 自己不打算生产汽车,而希望向传统汽车厂家售卖自动驾驶技术,2016 年 Waymo 已和本田达成合作,但就在今年 7 月本田 CEO 八乡隆弘吐槽和 Waymo 的合作进展缓慢。

虽然目前无人驾驶并不成熟,但利字当头啊,各大公司都在“赶鸭子上架”,迫不及待提升技术。

所以嘛,公交车和出租车要什么驾驶乐趣?跟司机大哥抢方向盘?

未来方便便宜的无人出租车满地跑,还有多少人会买私人汽车呢?

会有,但肯定比现在要少,那到底有没有驾驶乐趣呢?

自动挡普及的时代,也有很多人神人跟你说“自动挡没驾驶乐趣”,然而那些“充满乐趣”的手动挡的高性能车就是卖不出去。无人驾驶汽车也一样,毕竟代步运输才是汽车的第一功能,驾驶乐趣都是附加值。

奥迪在 2013 年 1 月的测试自动驾驶视频就很搞笑,虽然司机在拥堵路况可以不用开车,但必须盯着前方道路。当时的自动驾驶还处于 Level 2(部分自动化)的级别,驾驶员必须时刻注视路面状况。据研究这种“半自动驾驶”是最无聊的一种状态

那终极状态呢?2004 年改编自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机械公敌》的电影里就有展现2035 年的无人驾驶,也就是? Level 5(完全自动化)的最高自动驾驶级别

完全取消了方向盘,主角可以在车里睡觉和看书,车载电脑还可以人机对话,查询资料,比 Level 2 的半自动驾驶要惬意得多。

GIF 图:

主角的奥迪 RSQ 还有人工驾驶功能,打开后被同事一顿臭骂——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这样开车了。

GIF 图:

然后想要的驾驶乐趣来了,在高速的机器驾驶车流里面开车,除了惊险,似乎还真的没多少驾驶乐趣。

GIF 图:

(一眨眼 13 年过去了)

到了 2017 年,刚刚欧洲上市奥迪的 A8 上面,已经可以做到拥堵路面无需驾驶员看路的 AI“托管”,第一次做到了? Level 3(有条件自动化)级别自动驾驶。驾驶者将可以自在的看书、读报及收发 e-mail,但还不能睡觉,因为一旦遭遇自动驾驶系统无法处理的路况,系统将会要求驾驶者在 10 秒内重新操控车辆。

在奥迪的宣传片里,也有父亲在堵车慢行时双手离开方向盘,转身和儿子嬉戏的画面。

2017 年已经做到了? Level 3,似乎可以超前在 2035 年之前实现? Level 5 级别无人驾驶?

行业大佬怎么看?

规划最厉害的有两位:

日产公司 8 月 27 宣布,准备于 2020 年销售自动驾驶汽车,

但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将一定会出现在日产的经销店。关键是必须首先得到政府机构的批准。

日产会在明年三月份开始,采用 Nissan Leaf 作为出租车,在日本本土开启 Easy Ride 实验计划,2018 年 1 月 15 日开放公众报名参与。在试验当中,会有驾驶员在驾驶席上,但就不会主动操作车辆。

目前已经实现 2.5 级自动驾驶上路的特斯拉,宣称 2017 年后销售的特斯拉车型硬件上已经完全满足自动驾驶,目前只差软件。Elon Musk 表示,由旧金山自主行驶到纽约的全自动驾驶演示原定 2017 年底进行,跳票到 2018 年初进行。当初 Elon Musk 的说法是:“你可以从点 A 到点 B,整个过程你可以完全睡觉”

和日产一样的是,Elon Musk 也是担心法规的问题:“我有信心我们可以达到、或接近达到人类水平的自动驾驶。现在,法规的制定方可能会要求自动驾驶的能力相比人类有显著的提升,才会让全自动驾驶真正落地实施。”

沃尔沃 2017 年底的自动驾驶测试计划 Drive Me 跳票,延迟到 2021 年。Drive Me 计划:向沃尔沃老家哥德堡的公路附近居民提供 100 辆匹配 NVIDIA DRIVE PX2 计算引擎的沃尔沃 XC90 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沃尔沃自动驾驶项目主管 Marcus Rothoff 表示,沃尔沃现在还没有准备好 L4 相应的传感器硬件。为满足硬件的要求,这项计划要等到 2021 年才能正式实施。

奥迪用小型车玩偷步?

英国汽车杂志 6 月 1 号报道,奥迪将在 2021 年前投产一款入门级无人驾驶电动车,车身尺寸有可能与大众 e-Up 相同(比 POLO 还小一些)。如果计划顺利,该车型将以 A0 e-tron 或 A2e-tron 命名。

别家都在谈路试,奥迪一下子就偷步去到量产了?但这个“入门级无人驾驶”到底是什么级别,奥迪还没透露。但奥迪中国已经在用一整个专题页面在宣传无人驾驶,还拍了一条中国临盘孕妇用无人车送到医院的视频,问你怕不怕。

四位大佬对无人驾驶实现真正能的时间都没有确切的计划,但毫无疑问他们都相信能在未来的 5 年内造出无人驾驶车。

驾驶乐趣?无人驾驶连方向盘都没了,还谈什么驾驶乐趣?

或者以后方向盘和油门刹车踏板会成为高端自动驾驶汽车的选装件吧。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这篇文章,对于老司机而言可能不太友好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