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把《至爱梵高》当电影,而是一个行为艺术或展览

知乎日报 水5郎 waterfive 236℃ 评论

我不把《至爱梵高》当电影,而是一个行为艺术或展览

图片:《至爱梵高 · 星空之谜》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至爱梵高(Loving Vincent)》?

水5郎 waterfive,动画/电影/制片/Storyteller

今年 6 月去法国昂西动画节时候,和全球人民抢票最后抢到《Loving Vincent》的公映票,去看了首映,所以对片子还是很有发言权的(简称:优先逼格权)这个片真是一票难求啊!!去看的时候发现来的很多是昂西本地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特意排长队来看这部片子。

整体大屏幕看还是非常震撼,因为梵高画作本身色彩和冲击力就十足,当你看到投射到大荧幕的《星空》时候真的会觉得要窒息了。不过《Loving Vincent》的缺点毫无疑问是故事其实很简单,本质是用一个主角去寻找梵高死的原因来串起来梵高所有的作品,可能影片看到一半就了会觉得乏味,加上线条因为运动在跳动,对某些人会很不习惯,有的朋友看了说有晕车感。我在昂西看也中途睡了一会。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下这部片子。

我觉得电影的本质是“视觉奇观”,这点毫无疑问《Loving Vincent》能给你这样的冲击,并且可能影片下映后你很难再有机会看到。因为我觉得去电影院看《Loving Vincent》的本质是一个超高性价比的看展活动。

如果你在中国,想要看到梵高的作品展览一般是几种方法。

1、 打飞的去国外,比如现在日本东京就在举办《梵高:流转日本的梦》。

2、 去北京郊区“松美术馆”,看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花 3.7 亿人民币拍的梵高最后的作品《雏菊与罂粟》。当然,门票是 180 一人。(双人 280,??歧视单身狗?)

所以当你想之前 2015 年上海新天地那个全是投影的傻 X 的《不朽的梵高》都卖 130 一张票,现在只用花 30-40 就能去电影院享受?你还不珍惜?????!!

以上只是我推荐大家去看《Loving Vincent》的建议。身为电影和动画领域从业者,我会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值得一说,一个是技术上,他们是如何做到用庞大流程来做到这件事,因为这牵扯到全球数百位艺术家在几个国家多地协作的问题。(注意,还不是电脑 CG 那样可以方便传输和控制)。一个是从项目本身,这其实是一个非常 NB 的商业运作的项目,取得了名利双收的效果,非常值得分析。

油画、定格、动画的结合

其实用油画来做动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中最知名的是 Aleksandr Petrov,他的《老人与海》获得了 1999 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当年真的把我震撼的不行。而且他的绘画方法是直接用手指在玻璃上一帧帧画,所以整体画面充满了一种非常通透的感觉。《老人与海》这部短片一共 20 分钟,他一个人花了 3 年时间画了全片 29000 帧。这部短片也是 5 郎本人最爱的动画短片,音乐也特别棒,非常值得大家一看。

【动画短片】 1999 老人与海

虽然从技法和创作角度我觉得《老人与海》比《Loving Vincent》更高一筹,因为《老人与海》运用了需要动画的形变,而《Loving Vincent》只是转描。然而短片和长片终究不一样,动画电影是个复杂浩大的工程,所以面临的将会是一个高难度的流程管理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项目是波兰的 BreakThru Films 发起的,因为这是一家非常资深的定格动画工作室,曾经以偶定格动画《彼得与狼》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为什么《Loving Vincent》的动画是由波兰的定格动画工作室来发起主控的?因为很简单,这本质是是一部定格动画(STOP MOTION)。所谓定格动画就是通过一帧帧拍摄所制作的动画,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动画技术,甚至电影的起源也来自于此。代表作品就是莱卡和阿德曼的作品。虽然不是人偶,但是《至爱梵高》的本质也是基于定格动画技术定格动画是一种非常费力不讨巧的技术,因为非常受制于场地和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咱不说碰了一下就会导致前后两帧不一致,更可怕的是一次火灾就能把所有场景付之一炬。(别笑,《小羊肖恩》曾经剧组发生过这样的事)《至爱梵高》需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庞大的流程来支撑定格动画、数百艺术家的异地工作。

之前写的《小羊肖恩》与定格动画介绍

这时候PAWS(Painting Animation Work Station)系统就被研制了。

93 个 PAWS 装置来让位于 2 个国家的 3 个工作室共同工作的系统。

这个装置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投影仪、画架、相机、监视器与灯具的联排工作系统。

投影仪把参考图与上一帧投射到画布上。

装置有 3 个灯来保证画面没有暗角。

监视器可以看到动起来的样子,相机则是每完成一帧就拍摄。

这套系统的墙则是使用了石膏,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起火。

正因为这套为《至爱梵高》专门定制的油画动画系统,才能同步协调如此庞大和异地的流程。然而即便流程做到万无一失,像《至爱梵高》这样的片子,连一个其他影片最简单的平移镜头都需要一帧帧重新画出来。每个参与的艺术家都会参加为期 6 周的培训,然后才能达到 40 分钟完成一帧的速度。

125 个艺术家的人员召集。

从开始计划这个项目开始,人力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最开始只是 工作室人内的 30 人来制作,但是做了两年进度缓慢,因为工作室不可能去雇佣更多的人,但是项目时间又很紧张,于是他们想到了把宣传片 POST 到网上来吸引志愿者的加入,没想到片花引发了全球近 2 亿次点击。虽然不报销路费,但最后竟然有近 5000 个申请者来到波兰面试,其中包括来自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达等很远的志愿者,所以,这个片子变成了一个众筹人力完成的行为艺术。

《Loving Vincent》在 kickstarter 的众筹页面

转描技术(ROTOSCOP)的运用

影片中的角色表演,工作室使用了转描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演员先表演一遍,然后把演员的素材投射到画布上,用油画一帧帧临摹。但是因为梵高的画作中,总采用一种奇怪的透视——仿佛他同时用广角和长焦镜头。那是因为梵高画画习惯于在一个角度画一半后,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画。所以虽然说用了转描,但是艺术家们也需要创造性的去变化透视来画角色,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临摹。(当然因为艺术家主要都不是动画师)

迪士尼的偷懒神器:Rotoscoping(转描)的故事(之前 写的关于 roto 的介绍)

投资比例与盈利方式

影片的预算是 550 万美元(折合 3600 万人民币),这个预算差不多是一部欧洲动画电影的平均预算。但是你考虑到这个片子使用了如此大量的人力还是为这个成本如此之低感到惊讶。

整个项目的投资组成是:40%来自于预售,40%来自于私募投资(含众筹),15%来自于政府返现(包含波兰电影机构奖励、英国返税),5%才是工作室自投资金。这里可以看出工作室的思路:该片衍生品为收入其实有版权重合问题,所以影片完整版权其实没那么重要,电影票房其实也存在风险,但是项目本身非常具有话题性。所以工作室这么个操作思路基本是规避了很多风险,这个项目根本不会亏本,还名利双收,厉害不?

《致爱梵高》一共绘制了 65000 帧的绘画,然而只留下了 1000 幅,因为艺术家们在绘制油画的时候会画完一帧后随即用油画铲了重画。因此许多镜头只有最后一个画面留了下来。然后这 1000 幅的作品种 200 幅用作展览,剩下的 800 幅呢……?

当然是高价卖掉啦!!!!这些画作被放到网上,根据内容不同以数千欧元的价格基本被人抢购一空。

所以一般人临摹梵高的作品是不值钱的,但是这是《至爱梵高》项目的画作,就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所以我说我不把《至爱梵高》当一个电影,而是一个行为艺术或者一个展览。真会赚钱啊啊啊!!所以当国内很多动画人和电影人都在苦哈哈的找资金做作品,人家以一种全新的当代艺术品商业模式来来运作了这个项目,所以千万不要把《至爱梵高》当电影,它已不再仅仅是电影。而是一次用当代艺术品操作思路来运作的行为艺术。

参考资料:

'Loving Vincent': 6 Facts About The First Oil Painted Animated Feature

https://lovingvincentmovie.tumblr.com/post/158192874773/paws-painting-animation-work-stations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我不把《至爱梵高》当电影,而是一个行为艺术或展览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