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虐猫?

知乎日报 知乎用户 194℃ 评论

为什么有人会虐猫?

图片:Public Domain

知乎用户,心理咨询师,个人执业中

不要妄图给出单一固定的答案,那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虐待行为是很复杂的。就像一件待租的西装,可能很多人都会去租借(同一行为的出现),但租借的理由却各不相同(导致行为的动机多元且复杂)。

关于虐猫,最早让自己认真思考的,是在看了王小波的《猫》之后。

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简直毛骨悚然。之前并非没有接触过残酷的可怕的新闻,但总觉得距离自己特别遥远。“他们”是“不正常的,变态的”,而我是“正常人”。依靠着这样的屏障,自己不至于陷入崩溃。然而这篇小说的冲击在于,王小波让一个虐猫者当了主角,并且,这个主角原本是“我们这边的”。极大的恐慌一时间占据了自己:我有可能会像书里的主角那样,在不知道哪天做出这等残忍的事情么?

在那之后,我便开始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作更为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看得越多,越发现虐待行为广泛存在于身处的社会当中,回顾自己过往的生活,也不乏成为受虐对象或者施虐者的时刻。如果按照我当初的设想,将施虐的人看作是“疯狂”,那么是什么让人疯狂?既然世上的疯子那么多,为什么人类还能够继续繁衍下去?疯狂和正常的边界又在哪里?现在看来,自己最终走上了心理咨询这份职业,其中一个根源也许就在这里吧。

回到虐待本身。之所以会让人认识到一件事情是虐待,一样非常根本的能力在于理解并且某种程度感受到了受虐待一方的痛苦。这种识别并且感受到对方情感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empathy),当人们感受到这份痛苦,并且对这种状况不认可的时候,人会产生想要停止施虐行为的冲动。这样的心理过程构成了通常被称为“良心”的一部分。

梳理一下关系:同理心是构成良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具备同理心不一定能够形成良心,控制虐待行为的出现。

于是我们可以看看,从这个角度上看有哪些可能会导致虐待行为的出现:

  1. 同理心的先天缺失,比方说一部分具有反社会人格特质的人。(注 1)
  2. 同理心的暂时性消失或者抑制。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最直观的例子是处于战争时期很多士兵的状态。由于各种可能包含创伤在内的各种复杂因素,进入战场的士兵更容易犯下极端罪行如虐待、屠杀、掠夺、强奸等等。而心理学史上最震撼的实验莫过于斯坦福监狱实验。
  3. 同理心存在,但并没有形成后续的对施虐行为不认可的心理冲动,又或者不认可的心理冲动受到了抑制。例如另一部分的反社会人格群体,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受虐方承受的痛苦,但他们并不在乎。(同注 1)

然而一个行为的推动,仅仅是没有负面反馈是不够的,通常还涉及到行为带来正反馈体验,即欲望的满足。人的欲望可分为两种类型,兴奋的增加,以及消除应激状态,从紧张恢复到平静。倘若将良心因素拿走,施虐行为同时涉及到了这两点。一般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类有时候会交叉共存虐待现象:虐待的原因是为了惩罚或者消除对方带来的不适感,如在猫咪不听话或者打扰到自己的时候施虐;另一种虐待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对方受到虐待时候的反应,例如挣扎的表情、尖叫,绝望感和无力感,又或者享受其受虐的状态,例如暴力对待后的伤口,鞭打后的伤痕等等。

另一方面,欣快感的来源也可能和虐待行为本身并无直接关系。比方说如果个体身处一个崇尚暴力、将暴力和力量、荣誉、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那么哪怕个体本身对虐待并无特殊感觉甚至有些厌恶,但为了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赞赏,还是很可能会做出施虐的行为。另一个有些复杂的情况是,有的时候,正是内心的内疚感推动了施虐行为的反复出现:一些反复实施家庭暴力,但每次暴力结束后都会极度后悔真诚道歉的施暴者,以及那些会在犯罪现场留下求救信号如“阻止我!”的连环罪犯,体验到罪疚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与“正常”的联系,让自己保有作为人存在的真实感,而为了让自己保持这种“正常”的感觉,他们会不停重复施虐行为。

最后,在这里还想稍微谈一下猫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狗不同,由于猫的习性(以小型鸟兽为食,非常擅长捕猎且存在过度捕杀的天性)与人类社会需要高度契合(生产力上升后开始批量耕作与囤积物资,在生产和保管上受到小型动物的频繁骚扰),猫在进入人类社会时候受到的驯化和限制并不多(最核心的变化是改变了成年野猫的独居特性,个性发展逐渐停留在幼年期亲群体但形成松散社交组织的状态。),更无法和犬类的驯化过程相比。猫在人类社会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是任由其自生自灭,糟糕的时候如同女巫一样被视为邪恶和不详的象征而遭到杀灭或者充当仪式祭品,最好的情况大都也仅仅是被认为是无害的小兽。猫作为宠物人气与地位得到提升甚至超越狗仅仅是近几十年的现象。这和动物在人类社会中作为工具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以及现代居住单元从过去的大家庭逐渐分离缩小,人们居住空间也随之缩小有关(比起犬只,猫需要的生活空间更小,更适合现代家庭)。另一方面,近几十年社会氛围经历着过去所没有过的变革,多元文化的观念日益壮大,各种相对于主流文化的小众团体、边缘亚文化纷纷涌现和发声。个性化特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对人格中集体性的需要、与集体保持团结一致的压力相对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爱猫的风潮,甘愿侍奉“主子”的人越来越多,恰恰和猫相对独立自主的个性传递的文化象征相对应。同样的,对于猫的复杂情感、想要虐猫的冲动,或许同时也反映着人们面对这一社会变迁、又或者自己内心小众、边缘、独立且脆弱部分的态度吧。

总结一下。在这篇回答里,我尝试从施虐的成因和动机出发,去探讨虐待行为的各种心理基础,以及实际上可能造成施虐行为出现的种种情形与假设。并在结束的时候,试图从猫在社会地位、以及文化象征的层面上谈到以猫作为特定对象的施虐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含义。

如同最开始所言,认为现象的出现存在单一理由或者解释是件危险的事请。希望这篇回答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作为关注和思考那些看上去距离自己很遥远事物的开始。它们并不遥远,且我们都有责任,在这些事情上给出我们自己的思考,这是确保我们自身生活和所在的社会能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

-

注 1:关于反社会人格,可以看看知乎上的讨论:身为反社会人格的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 心理学

注 2:关于监狱实验,详情见参考书目。最近国内有人采访了实验设计者津巴多教授,传送门:用斯坦福监狱实验震惊世界之后,他……| 友心人专访心理学泰斗津巴多教授 - 友心人 - 知乎专栏

参考书目:

    1. 《猫》,王小波,收录于《黑铁时代 (豆瓣)》,时代文艺出版社
    2. 路西法效应 (豆瓣)》,菲利普·津巴多,三联书店
    3. 猫 (豆瓣)》,凯瑟琳·罗杰斯,三联书店

(初稿于 2016-07-17)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为什么有人会虐猫?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