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 5G 基站开通外场测试了,但你想用上还得再等等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我个人认为 5G 商用前景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朗,这需要运营商巨大规模的投资,可靠的商业模式目前也处于雏形阶段,当然如果有国家意志的协助,问题可能会简单些。
从资本和商业的角度来看,5G NR 的新空口决定了它的布署需要全新的基站,新基站的替换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对投资者来讲耗人费钱的事情必须得有相应的回报方能继续,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形成商业革命级别的 5G 商用模式,与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VR/AR 的对接仍需时日,个人通信业务的发展也存在瓶颈,如果仍不能出现可以颠覆手机的移动应用平台,目前的 4G 业务可以满足大部分如文本、音频、视频等数据的流量需求,这对运营商而言是个艰难的选择,能挣钱的业务就在眼前,而继续投资 5G,需要远见、魄力和实力。
投资的情况直接决定各大厂家的研发成果和进度,日本运营商软银之前曾表达过的态度就很有意思:资本寒冬也许很快就会到来,需要慎重考虑业务的发展。倘若真的发生大规模的资本紧缩,5G 这种巨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该何以为继?如果有机会问问中移联通电信的老大是否真的打心底里愿意上 5G,答案也许会比较模糊。
当然,从目前来看,全球主要通信设备供应商目前对待 5G 的态度非常积极,这里有国家意志导向,更重要的我认为是设备供应商就是吃这口饭的,如果运营商扎紧了口袋,设备商的日子可能就不会好过,但是如果能够让个别运营商首先上马 5G,那接下来就好办多了,运营商很害怕你有我没有这种事情,因此设备商目前在不遗余力的宣传 5G 降临。
从技术发展分支上来看,5G 主要可以分成大连接和低时延。大连接是指支持巨量用户设备(UE)接入网络,形象点举例,在 500m 半径的一个小区内,4G 也许允许接入成百上千个 UE,但 5G 可能就支持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个用户终端,这种业务模型能够对静态物联网形成良好的支撑,UE 数量巨大但是每个 UE 并不需要海量的数据传输,比如各种工作占空比低而接入节点多的传感器网络,5G 很可能就是它们的通信解决方案。智能水电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都属于这方面可以想象的应用方向。
低时延是指相对目前无线通信 ms 级别的时延,5G 可以做到更低的 delay,这样在一些对通信响应速度要求高的应用领域,5G 能够派上很大用场。ms 级别的传输侧时延,在应用层可能就放大为几十毫秒甚至上百毫秒,打王者荣耀的童鞋有感,右上角的时延数字,较好的时候也在 100ms 左右。如果是未来云化的车联网,由于汽车是运动的,速度快切换多有频偏,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一定比静态的通信高很多,时延会成倍上涨,假设时延为 500ms,对于一个 72km/h 的汽车来说,已经可以窜出去 10 米了,上下行时延如果都是这么大,其它车辆对位置获取的误差还要再翻一倍。
5G 目前仍然处于原型机验证阶段,不用太过关注宣传文案中讲的峰值吞吐量已经达到了多少多少,这些其实都是在单用户设备下的流量冲刺结果,真正商用的大容量环境里,是远远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另外,目前似乎还没有商用的 5G 终端,想体验的小伙伴也许还要再等些时日~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中国首个 5G 基站开通外场测试了,但你想用上还得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