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的建筑都千篇一律,我还真不能同意

知乎日报 jian mi 281℃ 评论

说中国的建筑都千篇一律,我还真不能同意

图片:Public Domain

中国的建筑为什么千篇一律?

jian mi,伦无语次

题目:中国的建筑为什么千篇一律?

我的观点:中国的古建筑分为两部分:民居与官式建筑,民居可谓极具地域特色,差别非常大,绝不能说千篇一律!官式建筑可以参考 @卡诺循环 的观点,有其模数与制度,在一般人看来可以称之为千篇一律,但若细看,各朝各代、各种不同功能、各个身份地位等级的建筑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看过中国建筑史的都知道,建筑史花了很大篇幅在讲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大木作小木作,重点介绍了保存下来了的佛光寺、观音阁、故宫等,殊不知,绝大部分人住的房子就是最普通的民居,而建筑史对这一部分言之甚少,而民居在数量上来说是绝大多数的!所以,我真不能同意中国的古建筑千篇一律。

关于中国的当代建筑,当代的城市说千篇一律我不能更同意!我会仔细说一下我理解的原因。

民居不要说全国千篇一律,就是各个省各个地方都不一样,这真是我旅行最爱看最爱琢磨的部分。(主要是不用记抬梁穿斗、斗拱形式、屋顶形式等)我只用想想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是怎么根据当地的材料、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等生成的就很有意思了。

骑川藏线时就看到很多这样的藏族民居,墙内倾而不是与地面垂直是因为墙都是用石头垒的,下边厚上边薄更容易垒更稳定。两层居多,楼板是用木料搭的,屋顶平的是因为降雨少,后来住了之后发现墙真不是一般的厚,也是由于垒石头的特性与西藏冬季温度决定的。

湘西的吊脚楼,湘西森林多,树多,所以木房子多了(也有苗寨用石头垒的,防护性更好),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没有平地,而人们又喜欢水(其实是离不开水),所以就很自然的在水边生成了木脚的吊脚楼。

贵州

新疆喀什

陕北

北京

黑龙江

古建筑一上来就谈木建筑,木建筑一上来就谈斗拱是不合适的。绝大部分人其实是住在没有斗拱的房子里的,很多人也不是住在木建筑里的,这一部分民居真的是各式各样精彩纷呈。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没有房子住,不然怎么杜甫在盛世唐朝还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呢。

关于官式建筑就不细说了,因为上边有很多人说到了,而我对这一部分的兴趣也不大。

重点说说为什么现在的建筑千篇一律。

你知道这是哪吗?我不知道。

以前的民居我只要看一眼建筑特点、配合着自己的地理知识就能猜出大概的位置。而现在的建筑我看不到地域特点了。

这是新疆乌鲁木齐。

不光全国这样,全世界的城市与建筑也变得越来越一样。

广州、伦敦、莫斯科、东京 你知道都对应着哪张照片吗?

正如库哈斯所说:无个性、无历史、无中心、无规划的普通城市是未来的趋势。

技术的进步让城市与建筑越来越一样。

1 建筑材料与结构形式

民居各具特色是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于建筑材料当然是就地取材,有石头的用石头、有木材的用木材、没石头没树的黄土地只能用黄土。材料也就决定了建筑的形制,石头房子还是垒的好,木材房子还是搭的妙,黄土地上大窑洞最好。所以我们看到的民居在材料与结构形式上就有很多种。

现在不一样了,不说长途运输的进步,世界各地建筑材料的流通。钢材、玻璃、混凝土的发明与它的普及,注定了全世界大部分城市的房子就是那么几种材料与形式。民居的石头是有无数种的,每个地方出产的石头纹理、颜色、硬度都不一样,海边甚至把贝壳也垒在了墙上。木材也是有无数种的,南方的木材与北方的木料不一样。而现在北京用的混凝土上海也能生成,混凝土并不会有各个地方独特的印记。玻璃、钢材、水泥也一样。材料一样往往也决定了建筑的结构一样,结构是根据所使用材料的特性来生成的。

虽然不断有人追求新的材料效果、新的结构形式,但那只是极少数,改变不了建筑大规模的趋同,因为最多人使用的材料,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往往是最经济合理的。

2 建筑设备

西藏厚厚的墙开小窗,是因为石头垒墙的特性与常年低温,云南民居一层架空不住人是因为云南夏季热且潮湿,架空一层不仅可以通风还能隔潮防虫鼠。气候都在建筑上打下了独特的烙印。

而现在新疆西藏也能用大的窗,苹果 4S 店可以满世界的用大面积玻璃,因为建筑设备里有一项叫空气调节设备。我们能通过设备来控制空气的流通、温度、湿度,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用建筑形式来回应气候。

以前房子进深太大就会采光不足,空气流通不畅,就可能在建筑形式上设天井、建四合院。而现在只需要一套照明设备一套空气调节设备。气候、环境对建筑形式的影响越来越小,可以把望京 soho 搬到莫斯科或广州去,只需把空调温度改一改。

3 地形

以前的民居都是尊重地形的,倒不是那时候的工匠与农民想尊重脚下的土地,而是技术有限,想改造地形的代价太高实在不能接受,所以今天仍能见到很多与地形结合的很好的民居与村落,山坡上的苗寨、苏杭的水乡、湘西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都是根据当地的地形而建的。

技术的发展使得改造地形越来越容易,拿到一块地之后推平再建似乎是惯例了,不需思考地形给出的难题。看一眼各地方的新城就知道,永远是平地建房子。

4 生活方式

说建筑千篇一律的时候,看看你的手机、衣服、鞋子、办公桌、灯具、汽车,和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美国人、日本人有什么区别吗?建筑不过也是生活中一个用具而已,我们正是全球建筑千篇一律的推动者。因为我们选择了全球化的生活方式。

记得在知乎看到过无数次有人评价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是:上厕所都要打伞。其意思不乏贬义。且不说就那几米的距离且四周有墙真的用不用打伞,传统里厕所和居室之间分开是很正常的,打伞上厕所也是很正常的,我记得小时候住在老房子里,半夜起来如厕发现皎洁的月光时的情形。童年很大的一个乐趣就是傍晚在这个无顶的小巷子看蜘蛛织网。现在连建筑师和准建筑师都无意识的选择了、并适应了完全现代化全球化的生活、并回过头来批判世界建筑千篇一律。

千篇一律的不仅仅只是建筑。


忘了说:要转载先私信!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说中国的建筑都千篇一律,我还真不能同意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