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帆船上的桅杆和帆索,不就是一座斜拉桥吗?

知乎日报 西南交大桥梁 530℃ 评论

这帆船上的桅杆和帆索,不就是一座斜拉桥吗?

图片:Roman Boed / CC BY

斜拉桥探源——亚东桥话

西南交大桥梁

回答来自机构帐号西南交大桥梁


有点桥梁工程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按照结构体系分类,桥梁可为梁、拱和索三种基本体系和其他组合体系。在组合体系中,由梁、斜索、塔组合而成的斜拉桥,从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风靡全球。尽管斜拉桥的构造比梁、拱和索者复杂一些,但其大有发展成为第四种基本体系的趋势。

世间万物,包括人造的桥梁,其发展过程总有个来龙去脉。那么,现代斜拉桥问世之前的情况如何?本文拟按年代顺序,就此论述一二。

古代——埃及的帆船与爪哇岛的竹桥

为使年代衔接不出现空白,这里姑且把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年代都划归到“古代”。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人们还只能用石头和木材做一些拱桥和梁桥,对斜拉桥,估计一点概念都没有。灵光乍现的东西,出现在古埃及的帆船上。大家知道,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帆船的地方。考古发现,在公元前 3100 年的一只古埃及陶器上,绘有如图 1 所示的帆船。这船的船帆称为四角帆,中间用桅杆支撑两根平行的横杆,桅杆与下横杆用多根斜向的帆索相连,最后挂上四方形或梯形的布。假若,视船上的桅杆为斜拉桥的塔,下横杆为斜拉桥的梁,帆索为斜拉桥的索,再把它移到河上,那就是一座比较地道的斜拉桥了。可惜了,这项伟大的发明只是用在了帆船上。

图 1 古埃及帆船

另一种实实在在的斜拉桥,就隐藏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热带雨林中。大概爪洼岛盛产毛竹,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当地人就用竹子造桥。图 2 所示的是中爪哇省沃诺索博跨越塞拉尤(Serayu)河的一座竹桥,建于 1900 左右。这类桥只设一跨,长度可做到 50m 左右;梁、斜索、塔均用毛竹制作,用棕榈皮制成的细绳或者竹篾绑扎;因竹子长度毕竟有限,除布置竖直的“塔”外,还要布置倾斜的“塔”,以便把桥跨内的竹索转向衔接,最后通过简单的榫接方式锚于地面木桩上;见图 3。

图 2 爪哇岛塞拉尤河上的一座竹桥(1910 年摄)

图 3 竹索的绑扎及锚固(1941 年摄)

印度尼西亚的竹桥,具备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体现出“原始桥”的明显特征,即:采用自然界的现成材料,无需仔细加工;不做长久打算,使用时间有限,随坏随修。现存最早的竹桥照片约摄于 1870 年,真实的起始年代应该就比较遥远了(这也是把竹桥放在“古代”一节的原因)。二是清晰地表现出用多根斜向的“竹索”拉住桥面的构造,且梁、斜索、塔一应俱全。说竹桥是古代人行斜拉桥,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今天,在印度尼西亚的雨林深处或一些旅游区内,仍有竹桥存在,这些竹桥多半没有竹塔(直接借用两岸的大树),做工也比较粗糙(估计手艺也失传得差不多了),见图 4。

图 4 在 Sungkung 跨越 Sekayam 河的竹桥(2013 年摄)

文艺复兴时期——名人的构想

这个时期内,世界上仍无斜拉桥的踪影,但有几位大名人,对桥梁的发展比较感兴趣。一位是誉满全球的意大利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他曾提出过超大跨度石拱桥以及木桁梁桥的构想。另一位是出版了《建筑四书》的、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1508-1580),他把建筑里的木桁架引入到桥梁领域,并做过几座木梁桥和木拱桥。不过,在今天的克罗地亚希贝尼克地区,还有一位名叫浮士德·威朗兹欧(Fausto Veranzio,1551 – 1617)的主教,他除了侍奉上帝以外,也是一位有名的博学家与发明家。在 1595 及 1616 年,他自费出版了一本令后人称赞的名著:新式机器(MachinaeNovae)。在这本书中,他用 49 幅绘画描述了 56 种不同的机器、装置和技术概念;当然,也包括桥梁,而且是当时欧洲还不存在的系杆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等。图 5 所呈现的,就是浮士德·威朗兹欧手绘的部分桥梁大作,其中图 5(c)就显现出了斜拉桥的大概模样了(有人认为那是斜拉 - 悬索组合体系,还有文献说这图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铁链悬索桥)。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图 5 中的各式桥梁,均在大约 200 年后才逐步得以实现。据此,称浮士德·威朗兹欧是一位伟大的桥梁技术发展预言家,一点都不为过。

(a)系杆拱桥

(b)悬索桥

(c)斜拉桥

图 5 Fausto Veranzio 构想的几种新桥式

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斜拉桥的萌芽与尝试

这个时期,尽管还没有适用的材料和计算手段,但斜拉桥的构思在欧洲开始萌发,并付诸实施。1784 年,德国(据说是一个木匠)在弗莱堡建造了一座木斜拉桥,跨度 32m,见图 6。1817 年,英国在苏格兰建成跨越特威德河的 King’s Meadow 桥,跨度 33.5m(一说 16.5m),见图 7。该桥的拉索扇形布置,采用 7.6mm 直径的铁丝制成,桥塔和桥面板也采用铁材,大约在 1950-1960 年间废弃(不明白的是,拆桥的时候,20 世纪都过一半了,为何英国人没有留下哪怕一张照片?)。

图 6 1784 年在德国弗莱堡建造的木斜拉桥(半跨)

图 7 1817 年英国建成的 King's Meadow 桥

另一座桥是德国宁堡的萨勒桥(Saalebrücke),见图 8。该桥看上去是一座像模像样的斜拉桥,跨度 80m,采用熟铁链杆作为拉索,还在跨中设置了很短的开启段以利通航。相当悲催的是,1825 年 12 月 6 日,举行桥梁落成典礼,领导也来了,烟花也放了,四方百姓也都赶来看热闹,大家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地过桥,这时桥的一半突然垮塌,造成 55 人淹死或冻死的惨剧,喜事于是办成了丧事。事后的调查结论是:劣质的链杆材料,人群偏载和振动过大。

图 8 德国萨勒桥(1824-1825)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桥式的演变

19 世纪 60-70 年代,是桥梁开始迈进现代工程行列的前夜。英国工程师罗兰德·梅森奥迪仕(Rowland Mason Ordish)利用他 1858 年与一位法国工程师一起申请的专利——奥迪仕 - 勒菲弗体系(Ordish-LefeuvreSystem),开始了斜拉桥的工程实践。所谓“奥迪仕 - 勒菲弗体系”,就是简化的悬索体系与斜拉体系的混用。具体做法是:按抛物线设置主索,其只与中跨的跨中直接相连,梁的其余部分则用斜向布置的铁链杆锚于塔顶;在靠近桥塔处,在主索与链杆之间设置一些竖向短吊索。

采用这一体系建造的桥梁大概只有三座,不能算成功。1868,在布拉格建造了弗朗茨·约瑟夫桥(Franz Joseph Bridge,注意不是位于布达佩斯的那座同名桥梁),跨度 100m(一说 146m),见图 9。该桥后来重建,1941 年废弃。另一座是跨越泰晤士河的阿尔伯特桥(Albert Bridge),主跨 122m,1873 建成;因结构有问题,1884-1887 年间进行了改造(大概是在主索上加设了一些直接连接到桥面的吊索),1973 年又在主跨中间下面加支墩。即便如此加固,今天在桥头仍保留着一块牌子,提醒排队过桥的人员必须打乱步伐行走,免得共振。运气比较好的是建在新加坡的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这桥 1869 年建成,主跨 60.96m;这桥是一座人行桥,荷载不大,至今仍在使用。

图 9 弗朗茨·约瑟夫桥

进入 20 世纪,法国开始探索斜拉桥。法国军事工程师艾伯特·吉思克拉(Albert Gisclard,1844-1909)在 1899 年申请了一个斜拉系统的专利,随后成功应用于若干座铁路桥。这个系统的构造特点是:各斜拉索与几乎水平向的主索相连,在连接处通过短吊杆将主索与桥面相连。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梁体承受水平力,由此可较准确计算铁路重载下桥梁的承载能力。1909 年,艾伯特·吉思克拉设计的卡塞林(Cassagne)铁路钢桥建成,跨度 156m,见图 10。令人唏嘘的是,在通车试验时,列车出轨,导致艾伯特·吉思克拉(及其他 5 人)不幸以身殉职,而他所设计的桥至今仍在默默无闻地服务于社会。采用同一专利(但有所改进),法国在 1924 年建成一座公铁两用桥——莱扎尔德里厄(Lezardrieux)桥(现只通汽车),主跨 112m,从图 11 看上去,其俨然就是一座现代斜拉桥了。

图 10 法国卡塞林铁路钢桥

图 11 法国莱扎尔德里厄公铁两用桥

20世纪中期——现代斜拉桥的诞生

基于百余年来桥梁先驱们持续不断的工程实践,借助于二战后高强材料、预应力技术和设计计算方法的发展,现代斜拉桥才开始有机会破茧而出。

1952 年,法国建成栋泽尔 - 蒙德拉贡(Donzère-Mondragon)桥,见图 12。这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主跨 81m;尽管跨度有限,但这似乎可以算作是世界上第一座混凝土斜拉桥。这桥的设计者是法国著名工程师阿尔贝?卡科(Albert Caquot,1881-1976),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一生设计的桥梁、隧道、船坞、大坝、水力发电站等超过 300 件;让他获得国际声誉的,是巴西科科瓦多山顶上屹立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像。

1955 年,德国著名工程师弗兰茨·狄辛格(1887-1953)设计的瑞典斯特伦松德(Strömsundd)桥建成,见图 13。这桥是一座双车道公路钢桥,主跨 183m,被视为现代斜拉桥的开山之作。令人惋惜的是,狄辛格没能亲眼看到它的建成。随后,德国开始大力发展钢斜拉桥,先后建造了杜塞尔多夫北桥(双塔,主跨 260m,1958 年),科隆塞弗林桥(独塔,主跨 301m,1960),杜塞尔多夫格尼桥(独塔,主跨 319m,1969 年)等,成为 20 世纪斜拉桥建设的领跑者。

图 12 法国栋泽尔 - 蒙德拉贡公路桥

图 13 瑞典斯特伦松德公路桥

20 世纪下半叶,斜拉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21 世纪的今天,斜拉桥发展仍方兴未艾。目前,世界上建有各类斜拉桥 600 余座,中国占了 1/3 强。世界钢斜拉桥的跨度已超过千米,中国在钢斜拉桥和混凝土斜拉桥的跨度前十排名中已占据多数;大跨重载公铁两用桁梁斜拉桥的建设,更是中国对世界斜拉桥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回顾一下斜拉桥的起源,既是为了进一步厘清斜拉桥的桥式演变过程,也是为了表达对桥梁先驱者们的敬意。

(作者注:本文参考了诸多文献资料,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致谢)


「知乎机构帐号」是机构用户专用的知乎帐号,与知乎社区内原有的个人帐号独立并行,其使用者为有正规资质的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公益组织、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这不仅是知乎对机构的「身份认证」,更是涵盖了内容流通机制、帐号规范等全套帐号体系。和个人帐号一样,机构帐号开通不需要任何费用,同时也受社区规范的监督管理,并要遵守相关协议。目前机构帐号入驻采用邀请制。您可以通过  什么是「知乎机构帐号」 来了解更多机构帐号信息。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这帆船上的桅杆和帆索,不就是一座斜拉桥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