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史上第一个病人,堪称「史上最著名的来访者」
图片:Public Domain那个史上最著名的来访者
今天给大家讲讲心理治疗史上最著名的来访者的故事。「史上最著名」这类事,很容易引起撕 X。再说了,心理治疗的历史应该是那些心理大师们的历史,会有谁记得来访者呢?
但她的名字,却经常被提起,无愧于「史上最著名」这个称号。(话说其实也没人跟她争)。从她的案例被发表开始,围绕她的争论就层出不穷。一些擅长考据的专家学者从故纸堆中挖掘关于她的只言片语,写成了好几本书。她的故事关系到心理咨询的源头、精神分析的合法性、谈话疗法的作用和限度,以及两个大师的恩怨情仇。而我今天讲这个故事,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这个来访者本人所体现的,人的坚韧和伟大。
一 安娜.O 的故事
1880 年,安娜.O 在维也纳找布洛伊尔做治疗的时候,她还是一个 21 岁的少女。布洛伊尔是当时维也纳最著名的精神科医生,正尝试药物以外的新的精神疗法。他有一个小朋友,还在读书,一边为考试和生计发愁,一边跟布洛伊尔学习和讨论新疗法,他的名字叫弗洛伊德。
那正是传统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的女人,都穿着束腰的紧身衣,把胳膊和脖子都遮得严严实实的拖地长裙。遇到意外,她们会「啊」的一声晕过去,晕不过去的,就不算淑女。所以那时代的绅士都带着醒脑的嗅盐,随时准备英雄救美。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要求,就是维多利亚版的「三从四德」和「女子无才便是德」。
安娜是个犹太的富家小姐。受过很好的教育,懂 4 门语言。她的祖辈中出过不少智力非凡的人物,比如德国大诗人海涅。她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和慈善家,母亲很擅长交际,但她自己的生活,也不过是刺绣舞会之类上流社会妇女沉闷的日常。
沉闷的空气对有才华的人常常是种考验,平庸的人能依靠稀薄的空气生存,她们不行。才华如果无法投入创造,就可能被用于编织痛苦,并让人沉溺其中。
安娜来找布洛伊尔,是因为她生病了。病得很严重。那年 7 月,她深爱着的父亲患了重病。安娜和母亲竭尽全力照顾父亲。不到一个月,她自己的精神就出现了诸多问题。正照顾父亲时,她发现自己悬在椅子后面的右手忽然失去了知觉。她还出现了幻觉,看到黑色的蛇爬出围墙,而自己的手指也变成了小蛇。她开始不能识别自己,不能识别她的父亲,不能理解她父亲问她的问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的症状如万花筒般层出不穷:虚弱、贫血、厌食、睡眠紊乱、内斜视、肢体痉挛和麻木,一会兴奋,一会抑郁。
按照今天的标准,安娜肯定会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并立马送到精神病院。但当时并没有。布洛伊尔接待了她,并把她的病诊断为严重的神经症和歇斯底里。歇斯底里是维多利亚时代妇女流行的时代病,很多跟性的压抑有关。电影《歇斯底里》里,医生就通过发明女性自慰器治好了这种疾病。
那时候,布洛伊尔正探索关于歇斯底里的新疗法。一个新疗法探索者需要一个特别的病人。她不仅能配合地接受治疗,还能做主动地探索。有时候,她对自身问题的洞见甚至能帮助咨询师发展他的新理论。
安娜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病人。在布洛伊尔眼里,安娜很聪明。她对事物有着敏锐的直觉,对文学和诗歌有特别的禀赋,想象力丰富。虽然受当时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限制,她对自己的才能带有一种严厉的、批判性的抑制。现在,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可用的才能,一部分用在了心理治疗中。更何况,她还有钱。所以布洛伊尔每天都会见安娜,在她身上试验着各种方法。
那时候,催眠刚刚在欧洲流行,并成为治疗歇斯底里的新方法。每天日落的时候,布洛伊尔就对她进行催眠,并让她讲述白天的幻觉。
安娜很配合,她还给这样的治疗取了一个技术性的名称,叫「云雾」。每天晚上,当她讲述完自己的幻想,她的思想总能清醒起来。她能够理智地工作、写字或画画,直到清晨 4 点,再她上床睡觉,第二天又开始重复这样的顺序……
这样的治疗持续了半年。1881 年 4 月,安娜的父亲去世了。年轻人眼里的生活其实是不完整的,直到他们面对过死亡,才会重新打量生活的快乐和痛苦。对安娜来说,挚爱的父亲的去世,是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巨大打击。她持续昏迷了两天。醒来后,她的幻觉里多了很多跟死亡有关的可怕想象:死人头或者骷髅。有时候,她会自言自语,有时候,她又很想自杀。
她开始不接受布洛伊尔的催眠暗示了。所以,布洛伊尔只好让她在清醒的状态下自由地述说。慢慢他发现,催眠其实不是这种疗法的关键。自由的诉说才是。如果安娜讲述的事情能让她重新体验以往的创伤性事件以及相应的情感,症状常常能够缓解。安娜给自己给这种疗法取了一个名字,叫「谈话疗法」。
人们总是容易低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比如在心理咨询里,人们更愿意相信带有神秘色彩的催眠,却不愿意相信更日常的谈话。但谈话其实是一种更有效的整理,而且还让来访者参与其中。在安娜的治疗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有很长一段时间,安娜都无法拿起玻璃杯喝水。哪怕干渴得无法忍受,她还是做不到。在治中,安娜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的家庭教师。她对她非常严格,每次进入她的房间,她都会焦虑不安。那个家庭教师养了一条狗。有一天她走到房间里,看到她家的狗正耷拉着红舌头从玻璃杯里喝水,这让她充满了厌恶和恐惧。但出于尊师重教的礼貌,她却什么也没说。当她回忆并讲述这件事时,这种恐惧和愤怒又回来了。而在她发泄完这些愤怒以后,她又能够拿起杯子喝水了。
「谈话疗法」的逻辑,奠定了精神分析,乃至整个心理治疗的基础。当布洛伊尔跟弗洛伊德讨论起安娜的案例时,弗洛伊德敏锐地认出了这种疗法的重要价值。5 年后,安娜的案例被发表在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所著的《歇斯底里研究》中,作为书中的第一个案例。这本书风靡欧洲,成为了精神分析的奠基之作。安娜也由此成为了精神分析史上第一个病人,一个另类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案例,用来证明精神分析的神奇作用。在《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一书中,他说:「布洛伊尔最终使安娜小姐摆脱了所有的病状。患者康复了,后来一直身体健康,变得能适当工作了。」
安娜的故事就这样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到处流传。人们都在说,维也纳的弗洛伊德发展出了一个神奇的疗法,能有效治疗歇斯底里。
然而安娜却并没有好。几年后,弗洛伊德给身边的弟子写信说,他一直都知道,安娜根本不是一个成功案例。因为过于频繁的跟安娜见面,布洛伊尔和安娜之间产生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布洛伊尔的妻子觉察到了这些,她心生妒忌。布洛伊尔在妻子的再三督促下,决定终止治疗。终止治疗后的不久,某天晚上,布洛伊尔被紧急叫到安娜府上。当布洛伊尔来到安娜房间时,发现她表现出强烈的兴奋和痛苦,她摸着幻想中的大肚子,就像正在分娩一般。布洛伊尔叫安娜的名字,但安娜却没有理他。正当布洛伊尔一筹莫展的时候,安娜忽然呼吸急促,大声喊道:
「我怀了布洛伊尔医生的孩子!现在,我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
布洛伊尔大惊失色。他尽力使病人平静下来,匆忙逃离了安娜的房间。第二天,他就订了与妻子去威尼斯旅行的船票。旅行回来后不久,妻子生下了他们自己的女儿。
也许安娜对布洛伊尔发展出了一些特别的感情,在她父亲去世的那段时光,他们每天见面,而布洛伊尔又扮演着父亲式的权威角色。至少弗洛伊德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看来,「分娩幻想」正是安娜对布洛伊尔出现了「移情」,把性欲转移到了他身上,而布洛伊尔本该从安娜身上发现精神分析的另一个重要事实:关于性欲和移情,但布洛伊尔却因为不愿面对自己对安娜的感情,懦弱地避开了。因为弗洛伊德的评论,安娜这个曾经被当作精神分析理论支柱的成功案例,变成了后来人们批评精神分析无用的失败案例。同样失败的还有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的友谊。多年以后,当布洛伊尔在维也纳的街角遇到已经功成名就的弗洛伊德,他脱下帽子,热情地与昔日的朋友打招呼,而弗洛伊德却扭过头,假装没看见,并匆匆离开。
二 伯莎. 帕彭海姆(BerthaPappenheim)的故事
安娜的故事讲完了。接下要讲的,是伯莎·帕彭海姆的故事。伯莎.帕彭海姆是一个犹太的富家小姐。21 岁的时候,伯莎因为严重的神经症和癔症接受了治疗,她的治疗过程被当作一个成功案例发表。在这个案例里,她被化名为安娜.O。
那次治疗并没有人们所宣扬的那么成功。治疗停止后不久,伯莎又回到了她以前的状态。现在,她不仅有神经痛、幻觉、还因为治疗疼痛,染上了吗啡成瘾。她不得不去一个维也纳附近的「疗养院」继续接受住院治疗。布洛伊尔曾去疗养院看过她,回来后,他跟弗洛伊德说,这个可怜的女孩完全精神错乱了。他甚至希望她死掉,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多痛苦了。
然而伯莎却从这些痛苦中顽强地挨了过来。1888 年,在她 29 岁的时候,她开始慢慢好转了。很难理解这种好转是怎么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时间终于让父亲之死的伤痛逐渐平复了。她的灵魂安静了。但现在,这种好转还完全说不上康复,充其量,只是她从精神病院出院了。
29 岁在维多利亚时代,可是大龄剩女了。那一年,她随母亲搬到了法兰克福。在那里,她开始了真正的康复之旅。她开始在一家专门收容犹太女孩的孤儿院做事。最开始,她为她们读诗,慢慢地,她开始为她们写故事。她从祖先海涅遗传下来的创造力和才能终于不再只是用来制造逃避痛苦的幻想了。现在,创造的才能把这些幻想变成了一个个能抚慰孤儿心灵的故事。
迷茫的时候,很多人都曾想通过奉献来实现自我价值。区别只在于,这些所谓的奉献是幻想还是行动、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这些人生一开始就注定困难重重的孤儿让安娜动了恻隐之心。这恻隐之心终于让她把注意力从自己的痛苦中移开了。当她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时候,她的爱有了去处,她的才华也有了用武之地。
那一年,她给孩子们写的故事被汇编成《写给孩子们的小故事》,出版了。过了两年,另一本故事集《旧货店》也出版了。那本故事集里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旧货店里被丢弃的、无用的物件,像破旧的蕾丝花边、老旧的音乐盒、破碎的咖啡壶等等。也许是她对自己才能批判性的抑制还在,这两本书都是匿名出版的。但她后来的书,都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8 年以后,她成了这个孤儿院的院长。此后,她又开始为妇女权力奔走。她成立了德国妇女联合会—法兰克福分会。她一直在推动一个教育项目,鼓励妇女从只是结婚生子的家庭角色中摆脱出来,转变成真正的职业女性。1904 年,她仿照德国妇女联合会,成立犹太妇女联合会,并被选为首任主席。这个机构逐渐发展壮大,成了当时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人组织,顶峰时期,拥有 50000 名会员。生命的最后二十几年,她都在以这个机构的名义,为犹太孤儿和妇女奔走不息。
此外,她还成立了一个妇女收容所,专门用来接纳那些在卖淫或拐卖妇女中受害的女孩们。这个「女孩之家」最多时,曾同时接纳过 152 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子。她为她们提供教育培训和医疗护理,并定期为她们提供精神检查。但在选择精神检查的种类时,她拒绝了当时已经非常流行的精神分析。这大概是她生平唯一一次对精神分析发表评论:
「精神分析是掌握在医生手里的,正如忏悔是掌握在神父手里。它是一个好工具还是一把双刃剑,取决于谁在管理和使用它们。」
她说这话的时候,是孤儿院的院长、犹太妇女联合会的主席、女孩之家的负责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没有人知道,她就是《癔症研究》中那个虚弱而混乱到离奇的安娜.O,那个史上最著名的心理病人。
她终身未婚。1905 年,她母亲去世了。她开始埋首事业,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的联系。1924 年,在 65 岁的年纪,她终于又赢得了一段亲密的友谊。那是比她整整小 40 岁的犹太女孩汉娜。这个像是女儿又像是朋友的年轻女孩带给了她很多慰藉。她们经常在一起。1925 年,汉娜搬去了柏林,她们还几乎每天都通信。
1935 年,在她 76 岁的时候,她去维也纳旅行,中途昏倒,被送到医院,查出有恶性肿瘤。第二年,病情开始恶化了。那时候,纳粹已经开始在德国掌权,空气变得紧张。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她被警察局传唤。原因是有人告密说,她收容所里有个女孩,说了希特勒的坏话。纳粹要她把那个女孩交出来,她断然拒绝了。几天之后,在起诉那个女孩的听证会上,她带病出席,冷静又坚定地为那个女孩辩护。也许是忌惮她的名声,纳粹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了。
一个月以后,她去世了。某种意义上,她很幸运。因为二战很快要来了。在这场全人类都被卷入的巨大灾难中,所有人的命运,都开始朝不保夕。
而她的去世,更让那些受她庇护的人,看到了她的价值。她死后不久,收容所被纳粹关闭。3 年后,她一手缔造的犹太妇女联合会被取缔。而她的年轻好友汉娜,也终于没能躲过纳粹的迫害,死于集中营。
1954 年,德国邮政局发行了一套四枚的纪念邮票,用来纪念德国历史上出现的「人类的恩人」。其中一枚邮票就是她。在她去世 50 周年的时候,人们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纪念她。那些受过她恩典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有时候,心理咨询师容易有这样的自恋:总以为心理咨询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生命的重要转折都应该发生在心理咨询室内。可如果放到整个人生的长河中,能让促使我们改变的机会太多太多了。在心理咨询师所书写的历史中,作为安娜的她被仔细审视,而作为帕莎的她,却被当作背景一笔带过。即使作为安娜,人们也只看到了她跟精神分析理论有关的症状和情感。但她终究没有让自己活成背景和注脚。跟她伟大的一生相比,她作为来访者的片段,反倒可以变成了生活的小插曲,被一笔带过。
在母亲去世后,她曾经写过一首诗:
爱从未光顾,
所以我像一株植物,
在地下室,不见阳光。
爱从未光顾,
所以我像把小提琴,
弓弦已破。
爱从未光顾,
所以我埋首工作,
把疼痛深藏。
爱从未光顾,
所以我想象死亡的面孔,
安静慈祥。
她的一生,说不上幸福。可是,谁的人生又能说得上完全幸福呢?在她写这首诗的时候,那她曾经想要逃避的苦难,现在,她不逃了。那曾经让她害怕的死亡,现在,她不怕了。她把苦难凝聚成诗,轻声吟唱,给她自己,也给那些困境中的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幸福课(happinessclass)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精神分析史上第一个病人,堪称「史上最著名的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