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原油进口和使用权,对石油国际定价有什么影响?
图片:Joseph McKinley / CC BY石油流通领域的原油进口和使用权放开会如何影响国内对国际石油的定价权?
先说说历史……
准确描述原油进口和使用权的名词应该是“原油进口配额及进口资质”,这个东东最早来源于1993年外经贸部《关于原油、成品油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随后1994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的通知》,在这两份文件中明确了国营原油、成品油进口的渠道,当时还不涉及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资质问题,随后1995年国家计委又发布了《进一步完善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这个节奏一直到1999年国办发38号文《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达到最高潮,到现在38号文还是勒在所有想要申请配额的民营企业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2002年, 根据入世的承诺,商务部开始每年下达非国营贸易配额,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原油进口,并逐年增加配额。这就是所谓的“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进口资质”但是这些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大部分都被有国营背景的企业拿走了,很少有人能见到。2003年, 国营原油贸易企业取消了配额限制,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进口。目前拥有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资质的仅有五家企业,拥有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资质的也仅仅22家(感谢@朱士恭 2012年应为43家),部分名单如下:
PS:那个大连海昌是海昌眼镜的老板吗……
PS2:湖北天发的老板龚家龙已经进去了,想当初石油商会会长多么的风光啊……
跑题了,继续……
从非国营原油贸易配额出台一开始,在这个行业里混饭吃的民营企业就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在呼吁解除进口资质和进口配额的限制,原因很简单,根据现行原油进口的政策,有三道关需要过,一是商务部的原油进口配额及进口资质,二是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的原油流向证明,三是两大集团的炼厂排产计划,最后一个是最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两大集团控制住了原油进口到国内的最窄关口,试问如果你是两大集团,会给其他原油进口商这个排产计划吗?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啊……
回顾历史到此结束,再往下就不敢写了……
题主提到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原油进口和使用政策的要求,来自于2013年7月26日国办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国办[2013]83号文),在这份文件的第11条“积极扩大进口”下,对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工作做出了以下原则性指导意见:“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抓紧建立原油经营企业商业储备制度,增强国家调控能力。积极推进天然气国际合作。”个人对此文件的解读是:整体经济环境疲软进而导致进出口形势紧缩,从小里说是促进经济增长,从大里说是从原油流通领域先试探着迈开能源领域改革的步伐。
关于此事对原油国际定价权的影响,其实这些年一直是围绕原油进口配额和资质放开与否两方的一个话题,主张放开的说放开有利于油价下跌,因为竞价购买的人多了,不主张放开的说不行,因为油源就那么多,一家谈反而有利于购买,而且原油本身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还是管制比较合适。个人认为现阶段放开不是件坏事,因为原油对外依存度摆在那里,谁都知道中国缺油,而且国际油价本身有一套计价标准,并不会因为你的加入就完全改变了游戏规则,反而是如果中国能够形成自己的原油进口期货市场,可以通过此反而影响国际油价的游戏规则。
但是估计在放开初始不会对国际油价有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本身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进口政策问题,后期形成了联盟性质时,也许能够反过来操作国际油价。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严格的说,中国远谈不上对国际石油掌握定价权,现阶段只能说是影响国际原油定价的一个因素。国际原油定价市场是一个较透明的市场,大多数定价都要挂靠基准油价格。按此分类全球分为四大计价区域,美洲参考WTI,欧非参考Brent,中东参考Oman或Dubai, 亚太则参考Platts, RIM或APPI的报价。定价方式主要是由原产地国以及国际市场决定。一种是原产地国的官价体系,如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中东土豪,自家出油自家卖挂自己标价(原则是有利于自身出口利益,当然也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基准油)。另外一种是大多数原油品种所采用的现货定价机制,用基准油的报价加升贴水。基准油选用的都是产量大且稳定的油种,可以被影响,但不易被操纵。决定升帖水的因素主要有品质、实货基本面、金融市场、物流、政治和议价能力等诸多因素。所以,作为一个净进口国,且油商又无法称为major的情况下,影响油价是不容易的。所以讨论一切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定价问题,要先了解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众知友莫要在对WTI和BRENT行情不加以了解的基础上来讨论油价高低。
开放进口权会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行业是否准入是一个问题,行业准入的门槛在哪里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而最终有多少非国营的企业是否能够达标并且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现在仍然不明晰。所以,放开政策并不意味着进入充分市场竞争的阶段。从规模、资金、议价能力和炼化能力方面可以预见主导仍然偏向国有石油企业。好吧,那假设中国的进口企业出现了充分竞争的情况,价格仍然是以国际采购价为基础,并且加上理想的利润。进口商对外的议价能力(是否能保证?)和对于炼厂的议价能力依然不能保证进入国内的价格会低到理想水平。
最后,直接关系到大众消费的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现在10天窗口制比22窗口制明显灵活很多,和国际市场油价变动贴近很多,但是依然不是国内供需形成的透明机制。所以若成品油价格可以灵活反映国内供需和国际市场时,大众会对油价有更高的认可。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放开原油进口和使用权,对石油国际定价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