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00

豆瓣一刻 豆瓣:kee 149℃ 评论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我飞快的从昏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整个教室原本凝固的空气瞬间被并不刺耳的铃声击得粉碎。空气中到处是跳跃的、不安的分子。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比回寝室睡上一觉来得更美好的事情了。这种欢脱十六年之后的今日只能凭空想象。

拥挤的人潮中,夹杂着各种声音。哪怕是争吵,也很悦耳。而我全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在这密密麻麻的人海中有属于我的焦点。忍不住多看几眼那张并不疲惫的脸,直到视线中出现他放浪的远去的背影。其实,他是我的同桌。其实,我们才刚刚不见。他不爱学习,是那个时候的“坏孩子”,无“恶”不做。而我,截然相反。但我们就是那么莫名其妙的合拍。后来我才惊觉,其实所有故事都起源于一个叫做孙燕姿的女子。他并不爱燕姿,至少现在不爱了。但当时,他与我分享的第一个歌手就是燕姿,对应的那张唱片是同名专辑。时隔16年,依然记忆清晰的一个画面就是:月光透过劣质的窗帘点点滴滴的倾洒在凌乱的水泥地上,我们喝着帕尔马牛奶,一人一只耳机,默默的不说话,静静的听她唱那些我们还不懂却似乎能感同身受的爱情,我的眼睛不敢抬头看,盯着sony CD机上的粘贴。日后再往回看看,似乎歌词中一字一句都应验了。甚至那些句首短尾的留白,都被我们深刻体验。这就是日后漫长相守的缘起。那一年,2000年。十六年之后,我与他早已身各一方,恐怕我连他的那些花儿都不算了。而,燕姿,却一直都在。或许这种陪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每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喜欢燕姿的人都绕不过去情怀二字。无奈,在最美的年华遇见她。所以有些人说,是我们歌迷宠坏了燕姿,让她不思进取,不求突破。其实,我们就是喜欢那个并不刻意的她,一切水到渠成,一切顺其自然。就如这一张唱片。身为人母的慈爱、对孩子的宠溺,满满的荡漾在跳跃的音符中。她摆脱了商业的束缚和他人的眼光,做出了一张与年龄相仿、与阅历匹配的EP,不矫情、不做作。这不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吗?

这张ep我暂时循环听了两遍。耳机中燕姿的声音依然很入耳,声音的气质比克卜勒要自然和释放了许多。充满阳光和牛奶的味道。诚实的来讲,燕姿的声音机能确实不如从前。但声音中的内容却更加丰富。比如,《童谣》中副歌部分的“拉拉拉—”那一句几个字就通过真音、假音、气音的转换做出了层次,细节处理的很好。《克卜勒》副歌引入嘈杂背景音乐表达芸芸众生的段落里,燕姿收起了空灵的、浩瀚的唱法,通过减少气音和加强咬字的清晰度与力度,来塑造重回人间的真实感。而之后一切寂静下来,燕姿的声音又营造大音希声的感觉。这样的编曲与演绎,要胜过第一版。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无论这十六年来作品本身的品质如何,燕姿在演唱的部分始终诚意满满。这张EP中燕姿的声音更加松弛和自然,尤其是在她熟悉的音区里。甚至有了不一样的音色表现。更圆润和通透。当然她的高音依然不是强项。

孙燕姿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的拿捏。没错,她的歌,你很难唱出不一样的格局。你会不自觉学着她的断句、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准确到,哪个字要重,哪个字要轻,哪一句要收,哪一句要放。而这种情绪的经营恰好又与你的情感变化完美契合。这就是所谓的走心。心与心相通,才能感同身受。再加上她独特的音色。是她独步华语乐坛十六载却依然听众甚多的原因所在。而后,才是所谓的情怀。

这张EP肯定不会受专业奖项的注意。即便将它的体量扩充到一整张专辑也不行。因为这张专辑太自我、太缺少企图心和攻击性。她在自然地表达一种世界上最淳朴的感情,她在用音乐记录她对纳小子的挚爱。我相信,日后小子长大成人,一定会感到骄傲。一位曾经伫立在行业最顶端的天后级的歌手,愿意放下一切,专心呵护他的成长,记录他的成长。并用她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对他的爱。这样充满了母爱的ep没有因为缺少尖锐的棱角而失去态度,失去水准。相反,是一张很有生命力的有温度的作品。所有的用心都有了方向和内容。相比之下,克卜勒更为高冷和空泛。

克卜勒是2014年的事情,这张ep“只”等了两年,还好,不算长。毕竟已经是跟随了16年的声音。

十六年,我们都变了模样。燕姿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步。即便留着短发,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说回我自己,那些曾经一样鲜活的、耀眼的小伙伴门,有些依然,有些不然。就是前几日,回老家看望父母。陪他们去菜市场买菜,在一群灰头土脸的菜农里,我一眼认出了好多年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她很胖,身上沾满泥土,堆坐在菜篮子后面,曾经跳跃在她生命里的火花都熄灭了。满脸都是枯萎和绝望。她认出我,却装做并不认识。我很识趣的配合她演下去。妈妈没买她的菜,觉得不够新鲜、不够好。我也没有刻意要照顾她的生意。走的时候,我注意到她一直目送我很远。有那么一瞬间,我看到了她眼里年少时曾有的光芒。我记得她是一个爱吃的、很受父母宠爱的小姑娘。可时间和命运并没有宠爱她。她或许也曾努力过,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质、有机会去改写命运。或者说,不是每一个人的爸爸都叫王健林。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有些人开着轿跑、满世界旅行,有些人就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而这些人在若干年前就是一样穿着很丑的校服,吃着很难吃的食堂的同学。彼此之间也是相对的平等。如今,却有了彼此自动站成的位置和距离。十六年的光阴,真实而沉重。它把我们变成了我们期许的或是意外的模样。它能扭转一个人的命运,却未曾改变我对这个声音的热爱。因为在这个声音里,她还是那个嘟着嘴、性格直爽的小胖丫。他还是那个吊儿郎当却很可爱的大男孩。在这个声音里,我们都保留了最原始的模样,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活着。

但愿在现实里的某个时刻,这些熟悉的旋律能让你以一种温暖的情感记起旧时的我。那个带给你快乐、让你没有负担的我。那个情到深处,却不知所往的我。那个眼里清澈如水,倒映着你的我。不枉我声嘶力竭,不枉我便泪流满面。若不是那场演唱会、若不是那首歌,我都忘记还会为你如此。主动的在你的世界里消失,就是害怕被你看见现在的我,我也害怕见到现在的你,怕美好的过往在瞬间破灭。不必如此残忍,有时候梦是一种信仰。不必追究它的真假,只要他能给你一些慰藉,一点温暖,一丝光亮就足矣。

2000年,如果你能听到我的声音,我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你:他是否真的爱过我?如果这个问题太难,那么请你回答我:十六年之后的我是否是你满意的模样?


请回答,2000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请回答,2000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