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大部分浩瀚星空和银河,总是和寒冷挂钩。
在呼伦贝尔、在稻城亚丁、在羊卓雍错、在纳木错、在琼库什台、在独库公路、在红原草原、在色达山顶……那些被银河震惊的瞬间,总是包围着刺骨的寒冷。穿着四件衣服,架着三脚架,在没有光污染的大自然里,拿出手机,播放五月天的《星空》和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辨认着各种星座。只要认真对着天空看一会,运气好的话经常可以看到流星,只是它划过的速度实在是来不及许愿。这些对城里人如此陌生的场景,却在除去月圆前后的时光里,频繁地发生在天地之间。
琼库什台村外的银河
在色达巧遇刘丹大师,立马决定夜里摸黑去爬色达最高的山拍星空。夜里爬了2小时,终于到这处色达的发源地宝塔拍摄星空,在漆黑的夜里等了2个来小时,才一点点看到云开雾散
只要天气晴朗、月亮尚未出现,从不曾出现在城市中的星空在没有光污染的野外随处可见。但要拍好星空,算是对风光摄影师最大的挑战。器材、技术、想法之外,首先最容易被寒冷打败。不管身处点着火炉的毡房、开着暖气的宾馆,还是密不透风的帐篷,在漆黑的夜里全副武装地回到天地之间本身就需要无比强大的决心和毅力,更不用提有时无法在好的机位安营扎寨,只好在月黑风高的夜里爬山或徒步去某个地点。运气好的话,万里无云,在12点左右就能拍完然后摸黑回去睡觉;但大部分时候运气并不好,体力必须和流云血战到底。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去户外观望一下云是否散去,或者直接在户外冒着寒冷等待,使得大部分拍星空的夜晚都成为了不眠之夜,反复在温暖和寒冷间的切换也让“算了不拍了”的念头经常占据脑海,一个瞬间的动摇,就一觉睡到了天亮。
纳木错的天气瞬息万变,2014年夏天,为了一睹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的银河,我半夜起来了好几次,终于等到了云开雾散
两个晚上没睡觉也没等到羊卓雍错云开雾散,只有那么一瞬间,银河在乌云间露出了轮廓
相比之下,不以拍照为目的的观赏银河着实轻松了不少。不用考虑前景和打光,只是安静的在寂寥无声的夜里仰望星汉灿烂。大概看星空和看科幻小说一样,总能勾起内心对于存在的困惑、对于未知的好奇、对于生命的情怀。不需要一群人的狂欢、不需要嘈杂的音乐,孤独和渺小终于以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姿态占据着此刻。抬起头,天上满是几亿光年外的星球,我们不知道那上面有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的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我们被前所未有的巨大未知包围着,或许永远也无法找到答案。
这大概就是人类最深沉的孤独吧。
即使如今大部分的旅途我已经不是一个人在走,但只要独自旅行,路上就会受到各种追问。我想起遇见的许多似乎患有孤独恐惧症的驴友,他们独自从家里出发,却总要在青年旅舍里约伴出行,哪怕性格、观点甚至线路极其不合。这大概是风光摄影师和大部分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我记得图虫上的大师陈曦在厦门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说道,他大部分旅程都是一个人,一个人搭车、徒步;另一位女性风光大师燕儿,也是一个人徒步、扎营,在四下无人的山里一呆就是十来天。大片的背后或许并没有那么多和人群相关的故事,极致的盛景,总是与孤独为伴。或许这些行为无法被那些更重视“跟谁去旅行”的人理解,因为那些人大概永远也体会不了孤独的美妙。
孤独的美妙在于自由。我想,那些随口说“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或是随口说“羡慕你”“我不想被束缚,我想自由”的人,大部分其实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吧。我始终认为,自由也有代价,极端的自由是伴随孤独的,并且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并不是规则束缚了人,而是人愿意被规则束缚着,因为一旦失去那些限制,面对突然失去架构的生活,会变得无所适从。因此,许多人拒绝孤独,拒绝放空带来的自由和恐惧。但是孤独在我看来,本身就很迷人。记得初中班主任面对青春期嘈杂躁动的我们,说过一句让我受益终生的话“要学会孤独”。此后的人生,大部分重要的决定、重要的转折,都发生在孤独中。世界上繁杂的声音太多,节奏太快,有限的独处难能可贵。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安静的回顾过去,遥想未来,审视那些平日里无暇去思考的东西。
天黑后重返独库公路事先看好的机位想拍银河,结果车刚停稳,周围就传来了越来越近的狗吠,黑暗中,我们不知道有多少野狗对我们虎视眈眈,只好落荒而逃,重新找了个机位,确定没有野狗围堵后,才开始架起三脚架
住在冲古寺的夜里,趁着藏民还没睡,我去隔壁寺庙里拍下了这里的银河
有的人为了不孤独,选择束缚,选择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夜夜笙歌;有的人为了自由,选择独闯天涯,因为哪怕任何一点点不自由都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本质来说,只是源于一个人在这两者之间更不能接受哪者、更享受哪者。我相信对于真正热爱风光、热爱看这个未知世界的人来说,和谁去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去哪里。貌合神离的结伴而行在我看来,远不如独自一人。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哪怕四下无人,打开MP3,听着许巍、听着朴树,仿佛真正敞开了心扉,能容得下这大千世界。
现代文明发明了太多摆脱孤独的方法,以至于有时候“愿意孤独”好像也成了众矢之的一般,人们对哪怕只是形式上的“不孤独”都趋之若鹜。这大概就是中国社会单一价值观导向的弊处之一吧,不以钱和权为奋斗目标的人生很容易受到质疑,从而郁郁寡欢。在一个已然成熟的环境中,妥协总是比挣脱容易,放弃总是比坚持容易。没有人会责怪你活的和别人一样,却偏偏要质疑你活的和别人不一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代代激情四射的年轻人沉沦,从梦想改变世界的踌躇满志,变成了对什么都兴趣寥寥的芸芸众生。
在一个人坐大巴的时候,在一个人徒步找机位的时候,在一个人对着星空刷牙的时候,我总是思绪万千。虽然不如一群人的狂欢般肆意,但在想通越来越多事情的那些瞬间,仿佛精神世界一下子通透了一般,无比敞亮。或许星空就代表了与生俱来的对世界、对宇宙的困惑,而孤独提供了更多接近这个未知世界的可能性。迷茫的时候,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和空间,撇开社会纷杂的攀比,让自己独处,花心思想一想这投胎以来陪伴至今的世界和自己。毕竟虽然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人类为什么能产生意识,为什么能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但意识一定是上天赋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在夏塔露营的晚上,看到了雪山上的银河
拍完唐克的日落,搭车回红原的路上,车主为了拍银河在一处没有光污染的草原停车,我指导他拍出了他人生中第一张银河照,顺便我自己也拍了一张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说到底,别人、社会的评价终究都只是外在的东西,生活的好坏很难断言,总有人逞强、总有人自欺,但一句“我正在过着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就足矣吧。
如今我带许多人见到他们人生第一次的“满天繁星”,当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惊呼时,我总能想起大学里和好朋友们去兰溪的诸葛八卦村,在几乎没有光污染的夜里,8个人坐在别人家的门槛上,仰望那璀璨的星空。
我拍的第一张星空,意外拍到了流星。那个夏天,没有星空APP,各种厉害的游客教我看星空认星座。那个晴朗的夏天,这样的璀璨几乎天天可见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夜空中最亮的星——论孤独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