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吃鱼的人

豆瓣一刻 豆瓣:大霹雳 340℃ 评论

-?-

图文/霹雳

老余退休后回到家乡,照顾小余上学的同时还要担负照顾大伯的任务。

小余不大会和大伯打交道,觉得他有些神秘,又颇为讲究,似乎有些难相处。大伯终生未娶,一直一个人生活,也经历了多事之秋,却好似未曾在生活上受过多少苦,以前是姑妈一直照顾他,姑妈去世后,小余的父亲又接上了班。

大伯和老余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二人几十年未在一起生活,但感情依然不错。小余却对这个大伯很陌生,犹记得小时候随父亲回到家乡,大伯带着自己去吃过一次广式早茶。吃的什么记不清了,好像是包子面点之类,大伯对广式吃食很骄傲,不住问小余好吃不好吃,小余只能生涩地点头。事实上,当年的小余,味蕾经验还停留在狭隘的范围之内,只爱酸、辣、麻的强烈味道,这清清淡淡的,有什么意思呢?在家里吃饭,小余更觉得拘谨,大伯是个极仔细的人,一个人生活,每顿饭煮多少米、包几个馄饨、炒多少菜都是算好的,多一口也不吃,多一口也不煮,吃饭每人要用两双筷子,一双专门用来把菜夹到碗里,一双用来扒饭进口,这么做一是为了卫生,二是为了防止菜变质。多年前,小余还是小小余的时候,就有了这记忆,多年后一家人和大伯一起生活,这习惯还在,可小余总是忘记,吃着吃着,就一双筷子在手了。

大伯性子较孤僻,又极爱安静,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吃过饭便关门在房间内做自己的事。屋内两大书柜的中外名著、诗词鉴赏,都被大伯用旧日历仔细包了书皮,书脊上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书名。小余和大伯唯一的一次算是亲近的接触,便是大伯拿给她一本A4开的册子,封面已经泛黄,里面是大伯自己从报刊剪下的关于这座城市的种种地名历史,大伯说,看看这个,会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但这并未消融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因为大伯的缘故,整个家里笼罩在老态的安静中,这对尚且年少的小余来说,多少有些压抑,而一次餐桌经历,更让小余倍感不自在。

那天家里做了好几道菜,还有一道熏鱼,熏鱼除了特有的熏制香味,还有些许甜丝丝,鱼皮焦韧,内里的鱼肉依然白嫩,小余知道大伯不吃鱼,所以也就放下些矜持,一口鱼一口菜,吃的好不畅快!大伯依然慢悠悠,以自己的一贯节奏,边听呲啦呲啦的收音机,边一口一口地咀嚼,小余大快朵颐,吃完抹抹嘴回屋做功课。第二天,老余却阴沉着脸对小余说:“以后吃鱼注意点,你吃鱼的筷子夹别的菜,大伯觉得腥气,都没怎么吃。”小余觉得委屈,吃顿饭还得三双筷子不成?老余思虑片刻:“以后你只用扒饭的筷子夹鱼!”小余沉默不语,从此对吃鱼心里有了疙瘩,再也不敢如此畅快。

至于大伯为何不吃鱼,老余也不知道,只是自行揣测:“他嫌鱼腥气。”竟敏感成这样?大伯这样安静细致的人,要说不吃什么,也应该不吃肉,因为他的心性和瘦弱的外表实在符合小余心里一个素食主义者的形象,可恰恰相反,不吃鱼的大伯极爱吃肉,顿顿都得有肉,不吃菜都要吃肉。大伯心脏不好,住院时医生嘱咐,饮食不要过于油腻,可回到家里的大伯却依然如此,亲戚劝也不听,认真道:“哎,不吃肉怎么行!”没人拗得过他,好在除了心脏问题,大伯的血压血脂并不算高。其实从他不吃鱼的严格标准就知道大伯是个固执的人,另一个让人不解的固执便是,大伯对医生的不信任,他平时看很多书,自己有一套养生的方法,不肯轻易去医院。一个人生活时,遭遇了一次胃穿孔,要不是当时邻里间关系好,在房间发现吐的一塌糊涂的大伯,后果不堪设想。

年事渐高的大伯心脏问题渐重,还是进了医院,装了起搏器,稍加恢复,便急着出院。出院后大伯精神大不如前,书是没法看了,不过他给自己找了一套新的养生方法——每天在自己的房间一个人玩扑克牌,锻炼大脑。没变的是,依然固执地不吃鱼,依然爱吃肉,依然每天睡前刷牙都要刷满5分钟。有时小余看到昏暗的灯光下那个独自玩扑克牌的背影,似乎觉得自己被一阵孤独的余波击中,这个和自己交流甚少的老头的一切,对小余来说遥远而神秘。

再一次进医院,情况不乐观。老余年纪也大了,亲戚朋友劝大伯,请个护工吧,不然老余身体也受不了啊!可大伯执意不肯,实在架不住人劝,只能不说话默认。谁知那护工是个二糊,根本不用心照顾,病房里其他人看不下去了,偷偷告知了老余一家,赶紧辞退,这下大伯更不同意请护工了。老余和余大妈为大伯宽心:你放心,我们自己照顾,不会请护工。于是二人整天琢磨,给讲究吃食的大伯换着法的做饭做菜,十分辛苦,一直到大伯临终。小余从老余那听说,大伯临终前喘不上气,挣扎着挤出几个字:“快……叫……叫……医生……”医生还未赶到病房,就咽了气。一个不相信医生的人,执拗了一辈子,终究抵不住求生的那一丝欲望,这是否是一场对人生的最终妥协?

寒冬的夜晚,几个人关着门守着案几上明明灭灭的香,这一晚上,香火不能断,几个人说起大伯的一生,才发现,每个人对此都所知甚少,包括老余。大伯是个老会计,什么都井井有条,喜欢看书、书法、绘画、音乐,到现在家里还有一把老旧的小提琴,只是不知放在哪个角落,小余未曾看到过;大伯生活上未曾太苦,仕途却不顺利,病床上他曾和朋友讲起,十年浩劫时期批斗他,把耳朵都撕坏了,一直留着疤;大伯讲求生活品质,所以买的东西也都是那个年代上好的物件,小到一支毛笔,大到一件毛呢大衣,广东籍的他总是惦记着小时候茶点的精致,嫌弃现今的吃食粗鄙;听说大伯似乎交往过一任女朋友,只知姓王,后来这位王女士认识了一位军人,就嫌弃了大伯,至此以后,大伯再未婚恋,这些就是大家知道的关于大伯的一切。

火葬日,遗体告别,大伯穿着与他并不搭的褂子,戴着瓜皮帽,脸颊上浮着不自然的红润,小余想:他应该是穿中山装的。回到家,小余翻开了大伯的书柜,由里到外地翻了个遍,似乎现在才有胆量来探寻大伯的人生轨迹。她看到一张用铅笔画的芦花鸡;看到了细心做的会计笔记;看到了一张曲谱;还有一柜子的木匠工具,以及写满古诗词的纸张……

后来大家再忆起大伯,话题总是离不开大伯吃食讲究、不吃鱼、爱吃肉的话题,至于芦花鸡、笔记、曲谱、诗词、不吃鱼的原因……都无人提起,或许因为,也并未有人了解。

生命的结局原来不过一场觅里寻踪的游戏。兴许我们自己也会忘记不吃某种食物的原因,但这习惯却以一种强大的惯性贯穿几十年的人生,以此来强行标记一段曾历经的时光,以一种最微弱、最易被忽略,却也最容易被忆起的方式纪念一个人,正如小余记得,陌生的大伯是一位固执地不吃鱼、爱吃肉的老人。

[[食谱]]


一个不吃鱼的人
一个不吃鱼的人

蒸鱼做法:

① 鳊鱼剖开,收拾干净,鱼身用刀划开几道,撒少许盐稍加腌制

② 葱、姜、干红辣椒切末或切段

③ 耗油与豆豉搅拌调匀

④ 鱼身铺平,将调好的酱料涂抹、撒在鱼身上

⑤ 放置在篦子上入锅蒸,大概十几分钟即可出锅开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基因)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一个不吃鱼的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