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豆瓣一刻 豆瓣:Morgan 391℃ 评论

很多年前,初在上海工作没多久,有上海同事问我,说,在重庆是不是住在自己家能揭到下面邻居家的瓦片。我笑了,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样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民居早已被高楼取代,哪还有什么顺手揭瓦的趣事。

后来回到重庆,有次去重大城规学院听讲座,发现这里竟赫然写着“山地研究”,忽然胸口一振,对,这就是我要表达的词“山地”!后来,在讲座上,我提了最后一个问题,我说,如果只能保护城市结构,而在物质、文化皆消失的情况下,我们还有机会将艺术融入到街区吗?拿重庆现在的江景房举例好了,因为价高,在江岸线大量兴修楼盘,以前的吊脚楼民居依据山势而建,由低到高逐步递进,城市能够很好的通风,而现在这样的做法,使本来就炎热的重庆城好比蒸笼里的包子,更热!为什么就不肯用山地民居的做法……

没错,那堂讲座的题目叫“艺术的力量—旧城改造的新动力”,我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主讲嘉宾让我去重大读博,以及重大讲师赠送的一本毕业生作品集。Anyway,我是没有办法接受城市最后只能退宿到保护格局的说法,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主讲川美建筑系主任黄耘老师这个有趣的老头,山城步道正是有他参与设计的。

山城步道是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提出的渝中半岛步行系统,最开始9条,后来又变成17条,到现在的五横十二纵一环。线路交叉覆盖,相互通行,其中又以第三步道最具代表,沿途包含了法国仁爱堂旧址、打枪坝水塔等历史建筑,拥有城市景观阳台,充分展现了山城山道交通与民居特色。

在以前的重庆城,人们没有现在如此大改变自然的力量,沿着河滩进入城内,城市民众出行都是靠着长长的青石板阶梯,那个时候,无论你在哪里,上行以及回头都是不断延伸至天际的阶梯,阶梯似乎也代表了重庆这座城市坚韧向上的精神。

近年的快速发展,青石板阶梯已经被马路、电梯等等工具替代,吊脚楼也拆的全无,已经是没有一个地方再能明显纯粹的体现、体验山城了,山城步道的回归,很好的再现了山城城市景观,突出了“山城”的本来特色,兼顾了旧城改造、民众出行,环保健身。我想,这就是城市规划中很好的一面,进行社区层递更新,达到了改造也同时保留的城市特色。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山城步道示意图 [图片来自Morgan]

一、 长滨路

(交通&建议)石板坡长江大桥北桥头东侧下方,滨江公园为起点行走。

1. 珊瑚坝,江滨公园外侧,大桥桥墩下方。

珊瑚坝原是渝中区长江水域左岸最大的沙洲,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为统一全川,下令于坝上修筑机场。1933年冬天,机场建设完工,工期仅用了50天。机场总面积35.33公顷,跑道长750米,宽46米,称珊瑚坝机场,是重庆第二座机场。珊瑚坝机场是中国民航修建的第一个陆上机场,属于中国航空公司,中国的民航事业就是从这里开始起飞的。

1937年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空军机场,中国空军由此起飞迎战日本轰炸机,以保卫重庆市区。同时由于此段江面开阔、水流平缓,珊瑚坝又被辟为水陆两用机场。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从珊瑚坝机场登机叛逃,飞往昆明。1940年7月,叶剑英、周恩来等在机场留影纪念。1942年后,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飞虎队)进驻珊瑚坝机场,与少量幸存的中国飞机一起保卫驼峰航线和重庆市。众多时局中外政要、著名外国记者出入重庆,乘坐的飞机也大多起落于此。

由于受江水涨落的影响,珊瑚坝机场也成为季节性机场。枯水时节,珊瑚坝露出“全貌”,工人即在场内临时搭建几十间竹棚作办公和候机之用。而每到夏汛逼近,迫于珊瑚坝会被江水淹没,场内的临时竹棚建筑被拆除,飞机即改在广阳坝机场、九龙坡机场或白市驿机场等处起降。这些简易设施存在大量安全隐患,1940年1月27日,珊瑚坝机场机棚曾失火,焚毁了4架飞机及大量器材工具。

194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曾明令开放珊瑚坝机场为国际机场,批准9万银元用作扩建,但由于时局剧变,结果不了了之。到1950年长江涨水后,飞机全部改在白市驿机场起降,从此民航结束了使用珊瑚坝机场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市政府曾将该机场辟为市青年游乐场。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原重庆珊瑚坝机场 [图片来自《重庆旧影》]

二、 上下伍家巷

(交通&建议)从滨江公园出来,过马路至南滨大厦,其旁边的棚户区就是原来的上下伍家巷区域,现在已经挖作深坑,准备建楼,还剩一条小巷子可上行。

1. 南纪门,以前上下伍家巷内侧。

九开门之一,城门为瓮城,分内外两座城门,外城门朝西向开,旧时城门上书“南屏拥翠”。此地为木才集散地和屠宰场集中处。其得名,相传源于《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以前在南纪门外有上下伍家巷、川道拐、一字街、宰房街等街区,一直绵延到现在的飞机码头区域。上世纪之初,重庆城拆城围之后,重庆的牛羊肉,均是从川道拐经邵家院、伍家巷,经由凤凰台送入城来的,成群的牛羊,不绝于途,经年累月,构成一景。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地方都消失了。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原重庆南纪门老街 [图片来自《重庆近现代建筑》欧阳桦]

三、 山城巷栈道

(交通&建议)沿小巷子上行,过地下通道,出口即是山城巷入口。沿着山城巷往上走,在山城巷55号对面,就是悬崖上的山城栈道。

1. 厚庐,山城巷46号。

此宅为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兰文彬师长的官邸,具有典型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点。兰文彬在抗战时在这附近开了一个工读学校,收养了很多战争留下来的孤儿,给他们简单谋生手段,让他们可以养活自己,并且不误学习。这个学校一直办到抗战胜利。

2. 仁爱堂旧址,山城栈道内侧。

仁爱堂是仁爱堂教堂、神父楼、修女楼、仁爱堂医院、教会学校和附属建筑的统称,为法国天主教会修建。仁爱堂由法国设计师主持修建,1900年动工,1902年建成使用。由玛利亚方济圣女修会负责管理,法国人阿特里昂担任首任仁爱堂医院院长。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原重庆山城巷仁爱堂 [图片来自《重庆近现代建筑》欧阳桦]

3. 金汤门城墙遗址,山城栈道内侧。

金汤门,八闭门之一,连陆三门之一。金汤门始建于公元1371年,在南纪门与通远门之间,旧时城墙从南纪门沿着天灯街(现山城巷)、雷家坡的自然崖坡向上延伸,一直到打枪坝、通远门。现山城栈道内侧,仁爱堂背面,还残存着一段城墙。

4. 打枪坝水塔,沿山城栈道一直走到鱼鳅石,上方山顶。

上世纪20年代以前,重庆城没有自来水厂,吃水全靠挑夫从长江、嘉陵江挑水上山。重庆建市的时候,修公路、扩城市、建水厂、建电厂等,成为最先开展的市政建设项目。1926年,官商筹办重庆市自来水公司,在税西恒总工程师的精心规划下,经过两年筹备四年修建,从德国引进成套机电设备,建泵站于大溪沟,建净水场于打枪坝, 在钢材、水泥缺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全石料结构代替钢筋混泥土结构,终于在1932年建成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并开始供水。此塔总高28米,系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高压水塔,现为重庆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一级)。

税西恒(1889-1980),早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公学。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参与谋杀摄政王的活动,事泄,随机应变,幸免于难。1912年考入德国柏林大学机械系,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任德国西门子电力公司设计师,1919年回国,从事实业救国。1921年,建成泸县济和发电厂。1926年,任重庆市自来水厂总工程师,其间,亲自担任水厂的设计和建筑工作,因经常参与现场修建指挥,跳板断折跌断三根肋骨,经抢救治疗,始渐康复。一腔热情,可想而知。1935年,出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1936年,他自费约集个别教授和学生,不顾涉急流、攀悬岩的危险,完成龚滩水电站首次勘测。此后,常同资源委员会人员勘测狮子滩、高滩岩等水利工程,会同查勘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均写出建设规划和方案。 1941年,任川康经济技术室主任,为川康编辑出五年和十年经济建设规划,被淮为“西南建设之张本”。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成立,税西恒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税西恒先后任重庆自来水公司代经理、总工程师,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等职。1980年病逝,终年92岁。有关部门遵税西恒遗嘱,将其骨灰安葬在打枪坝水厂水塔旁,并立碑纪念。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原重庆打枪坝 [图片来自《重庆近现代建筑》欧阳桦]

四、 石板坡正街

(交通&建议)出鱼鳅石,沿小巷至重庆市监所管理总队,其前方就是石板坡正街。

旧时石板坡是荒山坡中的一条孤路,行人稀少,因有一处采石场,故名。重庆建市,1933年南区公路修通,人口增多形成街巷。石板坡以修的马路为界,分为上下两段,马路以上为上石板坡,马路以下为下石板坡。上石板坡再往上走就是神仙洞、黄家垭口、七星岗。下石板坡就是一字街、川道拐、文觉寺、飞机码头。

五、 枇杷山正街

(交通&建议)沿石板坡正街上行,过枇杷山后街,出口即枇杷山正街。

传说古时一擅长弹琵琶的戏子,因思念远走他乡的恋人,常在山头上弹唱,声音凄婉令人同情,日久,便被称作“琵琶山”,后谐音“枇杷山”。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原重庆枇杷山景象 [图片来自《老重庆风情》明信片]

1. 重庆自然博物馆,枇杷山正街72号。

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迄今已有75年不间断的历史。

当时的中国共有3家科学院,但天津和大连的分别由英国人和日本人举办,只有中国西部科学院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先后在广大西部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甘肃、青海)开展大规模的动物、动植物、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垦殖荒地,培育森林,进行作物和畜种改良,其科研成果被广泛采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后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著名学术机构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则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重庆自然博物馆本部在枇杷山,只办公不对外。下设北碚陈列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北碚区文星湾42号。由于老馆陈列场地有限,为了改变该馆设施条件落后的现状,现新馆已在建并陆续开馆,位于北碚新城缙云大道。

2. 戴笠旧居暨军统办公楼旧址,枇杷山正街72号。

戴笠(1897-1946),浙江江山县保安乡人,原名春风,字雨农,曾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中华民国情报机关将领,曾负责国民政府情治机关,担任军统局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追任为陆军中将。

戴笠极为好色,从自己的侄女、女佣、女特务到特务家属、朋友妻女,但凡看上的,无一放过,最著名的要数影星胡蝶。1942年底,香港沦陷,胡蝶奔向内地。离港前将全部积蓄装成30箱,托人代运回内地。不料,当胡蝶夫妇抵达广东韶关时,得知30箱财物在东江被劫。胡蝶急火攻心,大病一场。为赢得胡蝶好感,戴笠派一批强干人员赴广东全力侦破劫案,并去函请胡蝶夫妇来重庆。由于兵荒马乱,此案最终没有侦破。情急之中,戴笠按胡蝶开的丢失珠宝、衣物单子,派人去国外购置,然后谎称追回。两人就此攀搭上关系,戴笠软硬兼施,将潘有声支到昆明担任财政部广东区货运处专员,最后如愿以偿与胡蝶同居。

为博美人欢心,戴笠想方设法满足胡蝶。起初,他和胡蝶同居在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内的杨家山公馆,但胡蝶讨厌该处山多地窄,于是,戴笠选定枇杷山神仙洞,建造豪华公馆。戴笠逼迫工人通宵赶工,为此有3名石匠被砸死,12人重伤,轻伤者天天不断。1944年初公馆建好后,戴笠又花1万多银元购置花木植于园中。公馆内所有服务人员都是他从江山老家招来。为了保密,他还在公馆外围修建围墙和电网,设置岗亭。从1944年到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前,两人在此同居2年多。戴笠死后,胡蝶胡蝶与潘有声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潘有声病逝,胡蝶移居加拿大。1989年在加拿大温哥华逝世。

3. 王陵基旧居(红楼),枇杷山正街74号,枇杷山公园内。

王陵基(1883-1967),字方舟,人称“王灵官”,四川省乐山县人。因其为人岸然自高,与道家寺观里面的“灵官”同姓,取其同声通假,所以又叫他“王灵官”。 国民党陆军中将加陆军上将衔,是川军中资格最老的将领之一。曾留学日本,1908年任四川陆军军官学速成学堂副官,为日本籍课长充当翻译。因为刘湘、杨森、潘文华、唐式遵等一大批四川军阀都是在这毕业的,为表尊师重道,刘湘也喊他一声老师。

红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枇把山公园内南侧,是一栋西式两层小楼,建于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陵基之别墅“王园”。1949年12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接管“王园”做机关驻地。1955年,市委牵至曾家岩中共西南局原址办公,按原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指示,将“王园”辟为公园。红楼曾为枇把山公园的办公室。现外观保存完好,内部改作餐馆。

六、 中山一路

(交通&建议)翻越枇杷山公园,从观音岩大门出去,即中山一路。

1. 国民政府法院、司法院、蒙藏委员会及卫戍司令部旧址,中山一路312号,现中山医院。

原为李义铭、李义清兄弟集资兴建的义林医院,共9层,中西式砖木结构。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驻重庆,立法院随之迁入。1938年4月司法院由成都迁驻重庆在此办公,1938年7月蒙藏委员会由汉口迁驻重庆也在此办公。1946年均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

七、 张家花园街

(交通&建议)从中山医院旁步道下行,即张家花园街。

1. 巴蜀中学旧校门遗址,张家花园街旁。

巴蜀中学创建于1933年,由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创办。该校门建于1936年巴蜀小学扩建中学时期,解放初期,校大门改设于黄花园后,此旧门撤出,仅留4根残柱,2004年渝中区政府修建山城步道,恢复原貌,供瞻讨。

2.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张家花园街旁。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1938年8月迁驻重庆,设会址于此。郭沫若、老舍、矛盾、冯乃超、胡风、臧克家、叶以群、何其芳、艾芜、柳青、邵荃麟、聂绀弩、冯雪峰等多在此集会,举办各种活动。抗战结束后,会址改设上海,重庆成立分会,该处便成为分会会址。

八、 人和街

(交通&建议)张家花园街走到底,出口即人和街。

1. 大溪沟电厂旧址,人和街接大溪沟街处路口。

大溪沟电厂前身为原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934-1949),历经多次更名,1950年为重庆第一发电厂,1951年为重庆501电力厂,1956年为重庆505厂,1958年为5007信箱,1966年改为大溪沟电厂。大溪沟电厂1932年由国民重庆市政府筹建,最早安装三台1000KW机组,是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38年扩建投产,装机容量达到1.2万KW,是当时全国一等电力企业。1982-1989年,由于设备陈旧老化已报停报废。大溪沟电厂孕育了重庆电力的雏形,奠定了重庆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尾声时,蒋介石曾亲组军统特务成立爆破总队,对即将撤退的大城市进行有组织爆破。重庆主要的破坏对象是兵工厂、钢铁厂、电厂、广播电台、飞机场、军械总库、桥梁涵洞,预计使用炸药200吨至300吨。破坏程度以一年内不能恢复生产为原则,爆破由军统毛人凤和廖宗泽负责,决定500余处破坏目标,全市划分10个爆破区,大溪沟电厂单独划为一个区。分配给大溪沟发电厂的炸药量,与几大兵工厂相同。1949年11月29日下午6时,爆破令陆续下达到已进入各兵工厂的爆破队,各爆破点开始点火引爆,一时间地动山摇,全城火光冲天。当国民党特务将炸药车开到电厂门口时,电厂工人与敌武装对峙同时,连施巧计,坚守一昼夜,拖垮对方,全市在光明中迎接解放军入城。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原重大溪沟电厂 [图片来自网络]

九、 大溪沟河街

(交通&建议)从人和花园入口前行,出口至人民路,过人民路进大溪沟河街。

早在建电厂之前,这里就是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的抽水站,与打枪坝水塔落差达百余米,当时用了2公里多长的大管子从河边输水到山上。到现在这里仍然设置有重庆自来水厂。

关于(山城步道)线路的说明:

山城步道从最开始的9条,后来的17条,到现在的五横十二纵一环,线路稍有调整。本人选择了最受欢迎的第三步道来写,结合了最开始的规划,和现在的调整,并没有完全按照官方公布的线路来进行。

所有的山城步道并不是完全不重合,是有交叉覆盖,鉴于之前写的线路已经覆盖所有这些区域,所以不再一一详细,仅提供以下媒体版本,以供参考(本人在写线路时进行核对,发现很多记者所写并不靠谱,顺序有误,稍作纠正,但不保证完全正确)。这些线路都不长,是我前期所写线的简单版,对于体力不那么吃得消的人群比较合适。

第1横道:

上清寺到民族路邮政局段,全长4.6公里。自西向东串联起了第八医院、三峡博物馆、大礼堂人民广场、人民路小学、中医研究所、渝中区实验幼儿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洪崖洞、罗汉寺。

第2横道:

大礼堂到临江门段,全长2.8公里。自西向东串联起了人民大礼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巴蜀中学、重庆宾馆、重庆第二十九中学、临江门商业中心。

第3横道:

两路口到解放碑段,全长3.6公里。自西向东串联起了两路口商业中心、市体育馆、文化宫、儿童医院、中山医院、实验学校、较场口商业中心、解放碑商业中心。

第4横道:

大坪到朝天门段全,长5.8公里。自西向东串联起了鹅岭公园、急救中心、学田湾体育场、两路口商业中心、文化宫、儿童医院、较场口商业中心、重庆第二十六中学等。

第5横道:

两路口到朝天门商业中心,段全长4.67公里。自西向东串联起了两路口商业中心、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枇杷山公园、第五十中学、渝中金马小学、解放西路小学、复旦中学、人民公园、湖广会馆、朝天门商业中心。

第1纵步道:

北起千厮门经都市庭院小区西侧大梯道,沧白路、民族路、打铜街及解放东路人行道再接下洪学巷传统山地步道最后到达长滨路,全长约1.5公里。

第2纵步道:

北起洪崖洞经沧白路、临江支路、民族路,穿过解放碑商业中心,沿民权路到较场口商业中心,再接十八梯最后到达长滨路,全长约3公里。

第3纵步道:

北起嘉陵江滨江路经大溪沟轻轨站、人和街,翻枇杷山、燕子崖,到珊瑚公园后门,全长3.9公里。

第4纵步道:

北起嘉滨路经临江路、五四路、邹容路、人民公园、解放东路接白象街,最后到达长滨路,全长约1.67公里。

第5纵步道:

北起临江门奎星楼经临江路、民生路、民权路、磁器街到凯旋路,通过凯旋路电梯再接解放西路,到达长滨路,全长约1.72公里。

第6纵步道:

北起嘉滨路富成大厦,经一号桥中医所、华一路上到业成花园路,再经巴渝世家、通远门、金汤街市妇幼保健院,再接放牛巷、马蹄街,最后穿过南区路到达长滨路公园,全长约2公里。

第7纵步道:

北面从黄花园轻轨站起,穿过北区路,经两江丽景酒店、康田城市阳台、胜利路、华一路,上到新德村,再至中山一路路口,经兴隆街危旧改片区,到达石板坡老的山城第三步道,最后经山城巷下到南区路,到达长滨路,全长约2.5公里。

第8纵步道:

北起曾家岩轻轨站经人民支路南侧山地梯道、人民广场、学田湾正街、下罗家街接文化宫巷长步道,通过过街天桥再接枇杷山正街、燕子岩、南区路山地步道最后到达珊瑚公园,全长约3.05公里。

第9纵步道:

牛角沱到菜园坝段全长约2.9公里,自北向南串联起了牛角沱轻轨站、上清寺、大田湾体育场、皇冠大扶梯、菜园坝火车站等城市公共空间。

第10纵步道:

李子坝到菜园坝段全长约2.1公里,自北向南串联起了李子坝轻轨站、国际村公园、鹅岭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

第11纵步道:

佛图关到菜园坝段全长约2.3公里,自北向南串联起了佛图关轻轨站、佛图关公园、鹅岭公园、菜园坝火车站等城市公共空间。

第12纵步道:

牛角沱到珊瑚公园段全长约2.8公里,自北向南串联起了牛角沱轻轨站、文化宫、宋庆龄旧居、两路口商业中心、菜园坝火车站、珊瑚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

滨江环道:

通过李子坝公园经朝天门广场到珊瑚公园段全长约10.5公里,沿嘉陵江、长江自西向东分别串联起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上清寺观景台、鱼港滨水公园、洪崖洞、朝天门广场、长滨公园、菜园坝站前广场、珊瑚公园等公共空间。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山城体验的回归——山城步道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