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的小橘灯

豆瓣一刻 豆瓣:shanghailander 315℃ 评论

公元1129年,赵构为躲避北方金国的攻击,从南京逃到了浙江台州章安镇。这一年,金国渡江南进,湖北农民起义,他的禁卫将领逼他退位。所有的迹象都似乎表明赵构的大势已去。赵构的1130年的新年是在船上过的,这是一副随时准备撤退的架势。正月15日,有两艘迷失方向的航船冲向他的旗舰而引起一阵骚乱。赵构却保持了镇定,他让人询问了情况,原来这是贩卖柑橘的客商的船不巧被大风吹过来的。赵构让人把所有的柑橘都买了下来分给禁卫军,并命令士兵吃掉瓤后以柑橘皮为碗,里面放油,点火后,正好借着元宵节放灯的习俗,把柑橘灯顺潮而放。奇怪的是,放灯那时突然风平浪静。海面上的柑橘灯便如数万点红星照耀海面,引得附近的民众都聚拢上山欣赏。这对风雨飘摇的宋政权仿佛是个好兆头。过完年后,韩世忠就获得黄天荡大捷,岳飞也收复了南京,金兵被迫撤离江南,混乱的局面开始稳定下来。也是那一年,秦桧从北方回到朝廷,历史在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恒满灯

中国有很长用灯的历史。周穆王时代,(估计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能在宫中为自己特设又名恒辉的长生之灯。从名字判断,这类灯的储油量应该充足,能够保证灯盏保证长时间的照明。汉成帝时代的著名工匠丁媛所制作的恒满灯应该原理和它相仿佛。此外,周穆王还在春宵宫中放满高级蜡烛和凤脑灯(凤脑似乎指的是一种用于燃烧的油膏)。那时,最高王权的掌握者已经能够动用所有资源把他的宫殿变成不夜城了,而春宵的名字大概也是来源于此。

五枝灯

刘邦于公元前206年进入秦国的首都咸阳,在清点战利品的发现了秦始皇遗留的五枝灯,高七尺五寸(约2米左右),灯身被铸造成蟠螭(无角龙)的样子。龙口衔灯,点上灯后,火光映射在龙鳞上,仿佛点点繁星,而整个屋子也被照亮。这说明灯作为室内的必备品,工艺和趣味都开始脱离单纯的日用品概念。

石虎

石虎每逢大宴会的时候,会在殿前设一百二十枝用铁铸造的灯柱。这也是灯树。

唐灯

唐明皇李隆基于公元712年登基,第二年的元宵,他布置了载入史册最大的的灯树。灯树高度接近20丈(接近60米)。这个灯树不仅被丝绸锦缎包裹,而且全部用金银珠玉镶嵌。灯树总共有50000盏灯,夜色之中就像巨大的花树。全城的男女盛装出行,在灯山下踏歌三日,盛况空前。

百枝灯树

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在长安郊外的山上树了高达置八十尺(约24米)的百枝灯树,在上元节夜晚点之,百里之内皆见光明,感觉让月亮也失了去光辉。(历史上有两个韩国夫人,此条目出《开元天宝遗事》,显然是杨贵妃的姐姐,而非武则天的姐姐)。

在上元节的灯火比赛中,杨国忠却没有花费精力在灯树上的制作,而是用几千枝红烛围住自己。他安坐在这一片光海火海里。杨国忠继承了当年唐明皇在东都洛阳设庭燎和蜡烛火阵的风范。

灯树

尽管早在李隆基时代就发明了彩灯,但灯树仍然是灯节的主角。其中吐火罗王子赠送的玛瑙灯树体现别样的异国风情。但当时大多数灯树以铜制成,根据唐代史料,一般用于长安的灯树的铜料就要用去4万贯(约合1200万人民币)而运费也达1万贯铜钱,实在是一笔惊人的开销。而中唐时期的大臣于頔作襄阳的地方太守时在元宵节点灯一次动用府库存油就达到惊人的二千石(178640公斤!)。上元节的灯火比赛更是财富的比赛。但扬州和尚用竹子捆扎,用饭匙做灯盏的匙灯灯树不仅节省费用而且饶有新意。这个被制作成佛塔的样子,高七八尺(2.4米左右)的灯树获得“极是精妙”的赞扬。

彩灯

从唐明皇时代开始,工匠毛顺在洛阳首次创制了模拟龙凤虎豹形象的彩灯,从此在元宵节展示各种不同设计的灯变成了风俗。

烛奴

唐朝,奢侈的灯座是用檀香木雕成真人大小的假人,穿上真人衣物,手捧蜡烛而已,这和王元宝的香童是一个套路,叫烛奴。

绾龙台

《云仙杂记》记录的李神遇的绾龙台是用锻铁制造的。上面有八层花灯,之间用锦褾接缝。不过里面点的是油而非蜡烛。

宋灯

珍珠宝灯

彩灯到了宋朝则是另外一番风情。而为了表达对主动纳土归顺的吴越国王的恩宠,太平兴国八年,宋太宗除了赠送华丽的珍珠宝灯一座外,还特地命令管理街坊的官员在吴王的宅第前后大张灯火取悦他。

琉璃灯

宋代的灯节是彩灯大行其道的时候。其中大量琉璃灯品在宋朝的出现是超乎当代人想象的。琉璃灯罩的出现大概在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武帝把琉璃灯罩称为紫明供奉。

丝灯

文献还记载了用罗制作的灯罩。宋徽宗的宠臣梁师成还收藏有藕丝灯一盏。不过这并非指真正的藕丝,而是极细的丝线编织而成的纱罩,但既有藕丝之誉,说明了纱罩几乎透明,这证明了当时纺织技术之高。不过一般的人可能只能用葛灯罩了。

诗牌灯

孟元老还记载了当时有名的相国寺诗牌灯。它是用木牌制成的盒子,字被镂空刻出并用纱绢封起来,灯藏在里面,字便在夜色灼灼发亮。另外便是葆真宫的玉柱玉廉隔灯。

竹灯

宋朝的贵族曾经用加以彩饰的细竹丝编织了彩灯而得到皇帝的喜欢。宫廷的内监为了一比高下,采用了黄草布翦镂加点染的办法制作相似的细竹丝灯,但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在皇帝的限期内完成了100盏,从而赢得了比赛。

成书于宋末的《武林旧事》还特地罗列了一下上元灯节的各种灯品。其中有五色珠做成的珠子灯,五色妆染的镂刻羊皮灯,金珀玳瑁装饰的邦灯,罗帛灯,五色蜡纸灯,菩提叶灯,剪纸灯,和走马灯。

走马灯

走马灯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热气流产生机械旋转的装置,它的原理与近代的汽轮机、燃气轮机相同。虽然欧洲到十六世纪才有类似的装置,但欧洲是在这个基础展开了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当时的走马灯叫沙戏影灯,可以“马骑人物,旋转如飞。”

无骨灯

当时新安出的无骨灯,在技术上超过了著名的苏州的五色琉璃灯和福州的白玉灯。“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从原文字义来看,宋朝还是用类似铸模脱蜡的办法制作玻璃制品。他们用塞满小米的绢囊为内胎。等玻璃成型后除去小米(这时绢囊已经融化)形成空心玻璃球。虽然巧妙但也说明宋朝人显然没有掌握玻璃吹制技术。

琉璃玉柱掌扇灯

无骨灯是南宋的新产品,宋徽宗的官员用半透明的玉作为骨架制成琉璃玉柱掌扇灯,它们和红纱做罩的珠络灯一同是皇家仪仗的一部分,用于宋徽宗参拜五岳观时使用。

明灯

料丝灯

从喜欢收集彩灯的张岱的文中看,明朝在灯的制作上并似乎没有太大的进步。至少新安无骨琉璃灯这样的技术是失传了。也没有类似福建白玉灯和苏州的五色琉璃灯这样的灯品出现。但玻璃仍然为彩灯服务。张岱文中所说的烧珠和料丝灯就是玻璃珠和玻璃丝灯。他所多次提到的羊角灯倒是一种新产品。

羊角灯

羊角灯制作是先取上好羊角将其截为圆柱状,然后与萝卜丝一起放在水里煮直到变软后取出,再把纺锤形的楦子塞进去,将其撑至撑不动后,再放到锅里煮过后再取出,换大一号的楦子撑,如是反复几次,知道最后撑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灯罩来。羊角灯又名气死风灯。如此复杂的工艺也证明了玻璃技术在明朝的确失传了。当时灯罩的主要材料还是丝质绢纱和纸张。

剔纱灯

丝灯中主要流行的为剔纱灯,所谓剔纱灯就是以绢纱覆在画框上先用勾线笔蘸墨勾出图案轮廓,把轮廓以外空出部分尽量用淡墨涂抹,再剔除焦墨,之后将图案轮廓内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把绢纱画片晾干后在胶面上以工笔勾线、着色、晕染绘制而成。他朋友夏耳金的花灯则另有新意,事先用彩绸剪成花朵,再罩以薄纱,便成烟笼芍药之灯。而他另外一个朋友赵士元赠送的所谓夹纱屏其实也是纱灯。它就是预先在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上刻好花竹禽鸟等图案,之后用轻绡夹之,又名夹纱灯。他的其余收藏则大多为纸灯。

清灯

玻璃灯

据《红楼梦》第53回所描写的元宵灯夜,江南的灯品中又出现了玻璃芙蓉彩穗灯,以及錾珐琅的倒垂荷叶彩烛灯。

瓷灯

康乾期间,官窑有瓷灯罩,作法秘不示人,优于玻璃灯罩。

广东灯

明末清初的广东也出现了灯的新品种。东莞、新安、潮阳当地的人废物利用以龙虾壳做灯,光线透过虾壳,“赤如血珀”。不过最风雅的当属素馨灯。素馨夜间开放,所以广东人将其用线穿成璎珞编成灯罩。在夜间引导车马。素馨花香味浓烈,颜色雪白,城中“入夜满城如雪,触处皆香”而“玲珑四照”。故有“粤中素馨灯,天下之至艳者”的美誉。除了素馨灯外,还有茉莉灯,但广东以茉莉配女子,素馨配男儿,加之当地重男轻女,所以以素馨灯为贵。在广东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当地还有一种名为“柚火”的灯。更像是赵构橘灯的转世。柚火灯是在红柚皮上雕镂人物花草。里面安置琉璃盏放灯。光线透柚皮而出则朱光四射。所以屈大均认为素馨茉莉灯是以香胜,柚灯是以色胜。这两种灯为广州这个地界的夜景平添许多活色生香。

冰灯

冰灯最早是实用工具,黑龙江的渔民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里面安放油灯用以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帮助渔民在黑夜里凿冰捕鱼。当清朝统一全国后。冰灯被加以装饰成为传统春节和上元节的新品种花灯。根据清代《黑龙江外纪》的记载,当时冰灯已经可以被雕成寿星的模样,和现在在冰块里藏灯不同,当时的灯其实就是寿星手上的火把。

北宋开封的节日中有雪灯。但可惜书中没有提及具体的做法,故在这里记录仅作备案(《东京梦华录》)。制作雪灯和做雪狮子显然是宋朝的习俗,在记录南宋生活的《武林旧事》也可看到相同的记载。

系列文章: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赵构的小橘灯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