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是不是都在年轻时做完了,回忆中的浪漫是不是都在热恋时分?是也无需惭愧,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女主角说我觉得好像我一生的浪漫都在那个晚上用完了!
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就是和一个男生边走边聊天,看看街头表演,走进廉价的酒吧喝会儿啤酒玩玩弹球,天南地北,聊各自的生活,各自的感情,对童年的回忆,对未来的想象,就这么在欧洲古老的大街上从日落走到黎明,这就是人生最浪漫的事。
当然我们见过的浪漫又很多种,在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打飞机从穿州过省去求婚,甚至霸道总裁爱上你,给你一张黑卡随便刷,都是令人心也融化掉的浪漫。
所以浪漫是什么,才是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
从这部电影中可知,浪漫其实是两颗心灵的默契交流,是一种精神上平等的相互爱慕。可以无关外貌(其实第一部时这个男大学生挺邋遢的),无关物质。
同样,物质的爱也是平等才有浪漫,喜欢手袋钻石的女人对这个头发乱糟糟穿皮夹克的男大学生看都不会看一眼。
Before sunrise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完美的诠释了恋人之间的浪漫。而且是比较罕有的,高级那种无关钻戒名牌跑车的浪漫。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导演将它发掘出来,拍成这部神作,同时看到这部电影的我们,同时还要感谢经历几次大革命都没有打烂砸碎古建筑的古老的欧洲,感谢二战时那个终于不忍心点燃导火线从而保留了巴黎的无名士兵。
虽然我是这样一个外人眼中的理工男,IT男。但我们这些深谷里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啊。我能想起的浪漫,其实和Before sunrise差不多,刚开始和女友交往,我从南方飞到上海,等她下班,在附近吃饭,然后就那么一路走着送她回住处,一路走一路聊天,不知怎么聊到《烛光》这首歌,讲了一个和这首歌有关的趣事,她说,你给我唱唱吧,我毫不犹豫的就小声唱了一遍,她就默默的听着,唱完时发现已经走到她住的小区门口,秋虫唧唧出静谧的夜,昏黄的路灯下,墙上我叫不出名字的花旁逸斜出,伸到我们眼前。我们在楼下分别,没有亲吻,没有拥抱。我站在原地看她走进电梯。
后来我从南方来上海和她在一起,再后来我们结了婚。以前还有点相信缘分,现在我更加愿意相信是这种平等交流的感觉最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谁也没有更爱谁。谁也没有过分依赖谁,这种爱,刚刚好。
before sunrise诠释了恋爱初期那种暧昧的美好。无论是言语还是身体,一些巧妙的小细节,处处在传递这种美好,塞林格写过一种爱情是这样的: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hink love is sex and marriage and six o’clock-kisses and children, and perhaps it is, Miss Lester. But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I think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未表白的爱最浪漫。彼此话语的试探,欲言又止的回避,对对方的反应的紧张过度(面对占星人和街头流浪诗人时男女的迥异反应),都令这部以对话为主的戏充满了跳跃和张力。
然而这样的电影却是非常冒险,而且的确会有不少人完全不喜欢这种靠大街上走走说说话支撑了两个小时的电影,没看过这部电影时我对《地底奇人》(A man from earth)叹为观止。现在则觉得这部电影远在《地底奇人》之上。《地底奇人》是一群大学教授的谈话,夹杂了科幻成分。吸引观众稍微容易一点。而这部戏,如果未曾谈过这样的恋爱,如果未曾做过这样的思索。估计很难看得下去。
最近放出导演编剧林珂赛特的访谈说起这段往事。这部电影的确是根绝真人真事改编的,导演还是个学生时邂逅了一个女孩儿,俩人就这么交谈了一夜,然后分开了(不过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事隔多年,正如第二部中Jesse出版的那本书 <The moment>,导演也想把那段感受拍出来。于是有了这部神作。
然后想谈谈演员,男女主的气质和这故事非常匹配的,这电影不能找明星艳星来演。这俩人不仅仅是演员而已,他们甚至操刀了后两部的编剧,女主Delpy甚至完成了不少配乐工作。
到第二部时,真人真事已经没有(很遗憾,林珂赛特邂逅的女孩儿在第一部电影上映前几个月骑摩托车出车祸去世了),大家坐在一起想:如果他们十年后再相逢会发生什么?
很显然,二人从第一部的『想要触碰又收回手』阶段发展到了可以开诚布公侃侃而谈各自的婚内性生活阶段,这时候二人更多是亲密无间好友,但因为那个空前浪漫的夜晚,二人之间友谊到爱情的可能性仿佛一张白纸,看上去不清晰,其实已经很接近。
此时Celin已经不再掩饰自己的感情,直抒胸臆表达对Jesse已经结婚的失望(你结了婚才来找我!)。Jesse也坦承他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两人没有再说什么,但好像彼此心中都又燃起了希望,而电影就在这种甜蜜的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了,结束的那么自然,又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Celin对她的摄影师男友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其实她是爱他的。但她和他的爱与Jesse和她的爱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平等』,她们之间有一定的仰慕成分,Celin觉得他的工作很好,是一个人权摄影师,但偶尔又会觉得他把工作放在比自己还重要的位置(理想中Celin希望自己也是这样,但现实中她却是个十分多愁善感的人)。她和Jesse之间却是非常默契和平等的。这种爱是非常成熟的爱。
因为这种成熟的爱,她们结了婚。不得不说,导演拍第三部戏,真是胆大包天。居然亲手把自己营造的浪漫爱情,送进婚姻的坟墓。但是,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他这种冒险,至少在我看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面生活本身的勇气获得大家的认同。
如果非让我选这三部最钟意哪一部,我肯定会选第三部,因为它足够真实。大家觉得《革命之路》其实就是《铁达尼》的续集。而林珂赛特直面这个问题,拍摄了第三部。
一开始大家会觉得原来王子和公主的浪漫爱情,也不过如此啊。婚姻,一堆孩子,日复一日鸡毛蒜皮的生活。导演巧妙的再一次安排了两人边走边谈,而且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非常好的Mood,在交谈之前,他们在一个作家聚会上,Celin将她在第二部结尾时滑稽可爱的表演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表演一个胸大无脑的美女勾引自己的作家丈夫。在这个欢快的Mood中二人开始了像前两部戏一样的边走边谈。开始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们又回到了前两部戏,二人从婚姻,孩子,家庭琐事中逃出来,但谈话却还是围绕这些平凡小事儿展开的。本来可以在这种Mood种,进驻那个古老的希腊宾馆,背山面海,大战三百回合来度过他们假期的最后一晚,但他们却因为Jesse儿子的电话争吵起来,于是长期以来,压抑在和谐恩爱默契之下的矛盾,各自的委屈,倾泻而出,导演甚至一笔将二人的婚姻推到崩溃边缘。甜蜜Mood转向战斗Mood。
然后,她们和解了,在午夜之前。又从战斗Mood中转到日常,这三次转变是非常冒险的,但挺自然,因为正如Jesse最后说的,这就是生活啊,这就是真爱啊,如果你觉得不是是你眼瞎。
这部戏里Jesse老了,Celin身材也走了样(距离第一部快二十年了)但我最喜欢的是这部戏。当时我们俩静默着,几乎是屏住呼吸看完屏幕上他们的争吵---那些谈话和我们俩的生活太像了。甚至那些对白,我们都曾经对对方说过。Celine说孩子晚上睡不着,她不得不推着两个孩子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转悠到她俩都睡着。Celine说她每天只有在马桶上才有时间思考。这其中的甘苦,只有亲身带过孩子的父母才能体会。
对婚姻恐惧的人,对养育孩子恐惧的人,可以把这三部曲从头到尾看一遍,我觉得它是非常真实的,不光那些浪漫的爱情真实,生活里的一地鸡毛也很真实。看完之后,我有一丝丝如释重负--原来不光我们是这样,在古老的欧洲大街,在塞纳河畔的巴黎,也在发生同样的故事,这就是生活本身,没什么好怕。
为了集中表达主题,导演剥离了所有的细节,将主角突出出来,第二部戏里两人的伴侣,第三部里两人孕育的双胞胎女儿,戏份非常少或者根本没有戏份。
我们被两个女儿折磨的精疲力尽,偶尔有时间好好聊天时,常常会聊一个话题:如果没有她们俩,我们是不是会很轻松,很幸福,生活更多姿彩。我们可以到处去旅行,一起看电影看书,把时间贡献给自己喜欢的事业。我们会从这个话题开始,聊到别的话题,听见女儿们的呓语,或者在梦里的笑声。
没有女友时我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挺充实的,每天看书,看电影,写东西,上班,会朋友。那时我想婚姻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结婚?其实,婚姻是给你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孩子也是。亲身经历了婚姻,在你看到小说,电影,说到写到婚姻,你会更加理解那是怎么回事,同样,当你有了孩子,你会更加理解有孩子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学到一种新技能,看到一本令你耳目一新的小说,是在拓展自己的生活,同样,婚姻,孩子,也是在拓展你的生活。用你所有的感官。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