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发了一篇《又到一年“逼婚”时:拒婚策略》,又意外的变成了豆瓣的相亲“专家”。
虽然是一篇拒婚文,还是收到了豆友们关于结婚相关问题的咨询。作为一个经常倾听已婚妇女哭诉,办公室被挂牌“中青年妇女之家”的人,觉得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的部分经验,分享一下。希望豆瓣上能够少一些痴男怨妇,婚姻不再是人生阶段的被动产物,家庭也不再是下班后理所当然要回去的一个地方,实现——
-我的婚姻我做主;
-结婚从入门到精通;
-七天摸清结婚的秘密;
-明明白白去结婚;
-找个总裁嫁了吧……
结婚是一个大课题。很多说教喜欢把事业和婚姻相提并论,实际上,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一个人之前是干什么的,大众可能完全不知道;只要私奔一次,就会成为街头巷尾老百姓茶余饭后嘴里的公知。作为普通人,跳了几次槽,涨了多少工资,关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的P事;只要离一次婚,立马丰富了这些“有闲人士”们的退休生活,提高了她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前面都是玩笑。决定我们遇到什么人,喜欢上什么人(或被什么人喜欢),同什么样的人结婚,是自己的前半生;结婚,则关系到自己后半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因此——
结婚,是自己人生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选择。
可能很多人已经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结婚对象的要求越来越低。
对结婚对象要求最高,是小的时候。把小说或影视中的人物优点收集起来,拼凑成自己理想中的结婚对象。这个时候,婚姻和结婚对象都是圣洁的,结婚是殿堂,结婚对象是女神(王子)。
成年以后,经常发现自己身边还算不错,至少是一般的人,带着一个猪头出双入对,而且看起来视若珍宝。大为不解。
当自己决定结婚时,如果能对比一下当前的结婚对象,会发现同自己年少时的理想,就像地下的臭水沟和天上的瑶池——
脸没林允儿好看;
腿没全智贤好看;
除了有一手苍老师的丰富经验;
修成正果的爱情,居然还TMD谈钱?!
女生在现实中的“爱情”,大抵也是如此。很多人会为自己年少时的幼稚,一笑而过;也有很多人“被迫”接受了现实。
每个人决定同另一个人结婚,必然有自己充分的理由。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结婚对象的要求,会越来越低呢?
◆自我评价提升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也都在成长。
例如,小时候希望娶一个做饭好吃的媳妇;成年后,吃遍天下美食,或多年的单身生活,练就了自己一身好厨艺。这个时候,女方做饭是否好吃,可能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太重要了。
作为女生,希望找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男人做老公,天经地义,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常见的物质欲望已经满足,或自己的“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强(仅限于肯努力的女生),积蓄越来越丰厚,对男人的赚钱能力,或经济状况的要求,可能会有所降低。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希望找一个从一而终的人,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因此,男生希望自己的结婚对象是处女,女生则希望自己的结婚对象纯白的就像刚开包的卫生巾。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次的恋爱经历,或长时间的单身生活,产生的非婚性经验,会使人产生在性方面“成熟”的自我评价。结婚对象的“第一次”,不再是婚姻的必要条件。
有些人在成长历程中,会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稳固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择偶时会帮助自己过滤出一些自己认为不必要的因素。例如,认为对方的个人品质比较重要,并不关心其家庭背景。
无论这些价值观,他人是否认可,对于当事人自己来说,是具有正期望特征的,提高了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提高了,对择偶对象的要求则相应降低了。
◆自我评价降低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部分自我评价会降低。
最直接的是年龄。在当前社会的婚姻观下,年龄对男性影响可能较小;对女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年龄大,又希望尽早结婚的女性,可能会“被迫”接受一些对方的劣势。
社会发展,会弱化或淘汰一些职业。如果自己的收入跟不上社会整体进步,会成为一种劣势。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远快于之前的时代。如果自己的精神领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会成为一种劣势。老男人鼓囊囊的腰包,能把年轻的妹子放到床上;能让年轻妹子放到心上的,是和她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
可能还会有其它同个人背景相关的结婚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评价逐步降低。对很多人来说,结婚就是一场待价而沽的交易,自我评价降低了,对结婚对象的要求,也相应降低了。
离婚再娶(嫁),也是这个道理。飘香在《在常态中,发现正期望:趋势交易策略默示录》一文中,暗示离过婚的人,不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这个结论看起来似乎同现实不符,因为很多再婚的人,没有再次离婚。
在婚状态≠幸福。
长期的“低质量”婚姻生活,使双方——
-自我评价降低了;
-对婚姻的认知改变了;
因此,能够接受了之前不会接受的结婚对象,以及婚姻状态。
◆自我评价和认知
有些因素,对不同的人来说,自我评价的变化不同。例如,前面提到的非婚性经验,有些人因此提升了自我评价,有些人则因此降低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变动方向,主要取决于自己对非婚性行为的认知。
在之前的交流中,一些看起来年龄较小的豆友,对“自我评价”和“认知”表现出了不理解。自我评价和认知,主要从两方面对我们产生影响。仍以上述性与婚姻为例:
一个是显意识中的影响。例如,自己不是处男了,也不用要求对方非得是处女吧。这个念头,自己能够意识到,并主动做了对比。
一个是潜意识的影响。自己察觉不到,但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认知。例如,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请大家先看下面这个问题:
当前社会,是有婚前性行为的人多,还是把初夜留到新婚之夜的人多?
想必大家很快就有自己的结论。一般来说,是以下两种结论中的一个——
①有婚前性行为的人,还是少数;
②现在大多数人都有婚前性经验。
之所以很快得出结论,是基于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形成的认知。无论自己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是哪种,通常都是“信仰”级别的——也就是说,认为自己的结论才是客观事实。例如——
持有观点②的人看到观点①,可能会莞尔一笑,多纯洁的人啊,文革穿越过来的吧;
持有观点①的人看到观点②,会同情的想,这心理得多阴暗啊,贵圈真的是很乱啊!
认知,意识不到自己的结论基于主观或不完整的客观,不会对自己的结论产生怀疑。就像大家认为上述两个观点中的另外一个,是为了行文方便,刻意为之。
如果自己持有观点①:有婚前性行为的人,还是少数。那么在性方面,会趋向于保守;对结婚对象忠贞的要求,权重较大;婚前性行为,会降低自我评价。
如果自己持有观点②:现在大多数人都有婚前性经验。对性的看法会相对激进;对结婚对象忠贞的要求,权重也相对较小;婚前性行为,可能会提升自我评价。
因此,要不要把处女(男)作为自己择偶的条件,在不同人之间比较,无所谓对错。因为每个人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不同,每个人总能找到支持自己认知的正期望,并基于此做出自己的选择。
◆另一面:关于沉没成本
现实生活中,也有随着年龄增长,对择偶条件不变,甚至提高的人。一般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自我评价的提升,大于自我评价的降低;
2、随着阅历的增加,结婚对象内在品质的权重,越来越大;
3、不愿放弃择偶多年的沉没成本。
第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举个例子即可,如个人财富增长的优势,覆盖了年龄增长的劣势。
第二点,找一个美女或帅哥,很容易;找一个品质好的人,很难。实际上,提升了择偶对象的标准。
第三点,关于沉没成本。有些人会想,为了自己的择偶原则,这么多年的单身生活和付出,不能白费啊!
对于沉没成本,如果自己所坚持的,是基于正期望的原则,则不应放弃。如,对结婚对象品性方面的要求,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选择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如果是仅仅是为了自己付出的沉没成本,尝试放弃,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自己希望嫁一个有钱人,可是马云已经结婚了,那么退而求其次,王思聪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
避免年龄越大,对结婚对象的要求越低——
-专注提升自我评价,避免做降低自我评价的事;
-坚持基于正期望的择偶原则,放弃无谓的沉没成本。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男豆友,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女豆友,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好男人,不要找王子这样的人渣……
白雪公主、人鱼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王子你这个人渣!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怎样避免年龄越大,对结婚对象的要求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