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知道150311:足球距离列入高考不远了?

凤凰知道 凤凰新闻综合 164℃ 评论
第476期


【导语】
很多80后、90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该上体育课了,数学老师突然窜出来说,你们体育老师请假了,这节课改数学了。而对于00后和10后来说,倒有可能面临这样的难题:这节数学课不上了,你们出去练球吧,明天该考试了。
这不是玩笑。去年11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明确表示将足球纳入必修课程;北京也确认将足球纳入2016年中考范围;今天,《北京青年报》也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出版《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从小学三年级覆盖到高中。
看起来,足球距离高考真的不远了。中国的“足球进校园”是以日本的“校园足球”为蓝本,但是在相似的皮毛下,却暗含着南辕北辙的差别。


●校园足球是日本足球的基础,但并不是核心
关心中国足球改革的人都清楚,中国的“足球进校园”这一概念的模板来自日本足球。日本有着庞大的校园足球人口基础,根据2013年的数据,日本足协登录在册的U18、U15、U12年龄段球员总数超过74万,其中90%来自校园,加上青少年龄段林林总总的赛事体系,从草根层面支撑起一个壮观的足球金字塔。
校园足球是日本足球的基础,但要把近些年日本足球的成功完全归功于校园足球也是不客观的。
上世纪90年代J联赛诞生之后,日本足协不失时机地将昔日几乎全然交由校园、无暇打理的青训,真正地自上而下“抓”了起来。使出的刹手锏,除了将教练资质覆盖到校园之外,还将职业俱乐部配置青训梯队作为硬性的准入门槛,由此日本足球为职业俱乐部输送职业球员的青少年育成,进入了校园足球与职业俱乐部青少梯次队的双通道并行体系:前者庞大而良莠不分,后者小众而精英。也正是这一在世界上亦特立独行的“校园足球与足协旗下职业俱乐部”两套青训系统的存在,支撑起日本足球在短短20年后的今天笑傲亚洲,并跻身世界二流强队行列。


●基础与精英并存,才是日本足球成功的秘诀
在2002年世界杯后,日本足球为了“向着世界挑战”这一目标,开始了“金字塔”式的精英培养体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近些年日本乃至亚洲最炙手可热的球星——香川真司。
香川真司是日本身价最高的球员,曾以1500万欧元从德甲的多特蒙德队转会至英超曼联队,2014年夏天回归多特蒙德后,仍然是球员不可或缺的球员,并且也是日本国家队绝对的“10号”选手。
香川真司的成长之路比较特殊,他既不是俱乐部青训体系下的精英,也不是日本校园足球的翘楚,但是他的成功又离不开这两个体系,并在日本足协的“精英计划”下成为日本的头号球星。
香川真司出生在日本关西地区的神户,小时候在神户当地接受足球训练,中学辗转去了东北部的仙台,并在当地的宫城FC接受训练。高中时期的香川在宫城县的黑川高校读书,这是一所相当于中国职校或者是技校的学校,根本不可能参加全国比赛。
但是日本足协的一次选拔改变了香川的命运,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日本足协的“精英计划”。2003年开始,日本足协会选拔U13/14球员组织训练营及海外远征,以此提前确立U17世少赛的人选。而恰恰就是这一次的选拔成就了籍籍无名的香川真司之后的辉煌,也正是这一次选拔,改变了原本离职业足坛还很遥远的香川真司的命运。
随后,香川真司被职业俱乐部大阪樱花看中并草签合同,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非俱乐部青训选手)未念完高中就签职业合同的年轻球员。并在接下来几年成为日本足坛最耀眼的青年才俊,登陆欧洲赛场。
研究日本足球的网友@基动战士皮蛋总结说:“日本足协采取的是金字塔层级制。金字塔的底部是基础,高层是精英。只有基础和底部同时强化了才能最终达到‘世界水准’,并向世界发起挑战。但碍于亚洲人自身的极限、资源有限等各项原因,顶部的强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底部的强化,发掘出适合进一步开发的‘精英’,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这些少数精英上。这样底部的基础夯实了,在供选择进行‘强化’的选择增多的前提下,逐步缩小了与世界水准的差距。”


●基础牢固的日本也没把足球列为“必修课”
到这里,不知读者看出中国的“足球进校园”和日本的“校园足球”的差别没有。在中国,未来足球会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升学考试也会将足球纳入其中,慢慢的足球也许会变得和语文、数学没什么差别,以后市场上出现什么《五年中超,三年中甲》之类的教辅材料,估计也不是没可能。
但是在日本,足球并不存在“必修课”一说。日本足球在校园,是以纯兴趣型的“部活”形式存在的。换言之,足球在日本校园,只是诸多全然平行的课外兴趣爱好之一:喜爱的孩子尽可以凭兴趣参加,反之,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其它运动项目,诸如棒球、橄榄球甚至田径、游泳等等。日本的孩子可以凭借他的足球技能上大学,而不是为了上大学必须要会踢足球。
日本校园不存在“足球必修课”,却培养出了中国球迷耳熟能详的香川真司、本田圭佑、长友佑都等等当今日本足球的代表性人物,不得不说,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因个人兴趣自主抉择的人生道路,也才是持久可持续的。


●足球成为另一个奥数?并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甜。”当足球挥舞起必修课的大棒强加在学生头上时,出现的结果或许会适得其反:即便是对足球有兴趣的孩子,恐怕亦会视之为负担。说到底,教育的根本是以人为本,体育是为辅助孩子人格健全成长而存在,而不是相反。
推动“校园足球”进入升级版,将足球列为体育必修课,在当下足球青训触目荒芜的中国,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好事。然而将中国足球特别是足球青训的事仅仅交由校园足球依赖校园足球远远不够,甚至是一种典型的懒政思维。
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就曾在微博中说:“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源自人类嬉戏的本能,另外一些源自早期的军事训练。所以参与运动最大的动力是喜欢,是爱好,是好玩,把体育项目当成政绩来抓绝对是本末倒置,而且不会有好结果。校园体育本来属于教育,不是以竞赛为目的的。搞成另一种奥数很可悲。”
这世界上选择踢球的理由有很多,爱好、养家、特长……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多了一个理由,考试。作为一个关心足球的人,其实很不想看到未来有一天,老师和家长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好好练球吧,还有半年就高考了。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凤凰知道150311:足球距离列入高考不远了?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