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人员流动性极大的公共设施,却有着全封闭式的结构。这一矛盾特性,似乎注定了公共汽车在其进化的一百多年里,不得不承载着人类强加给他的身份——劫持目标、意愿表达所、平权发声地甚至泄愤工具。编辑:徐松
公共汽车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浇灌出的产物。公共汽车使市民体验到彼此间前所未有的接近,也缩短城市和邻近村镇间的距离,对城市发展起着最基本的推动作用的。图为19世纪末,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作为公车的双层马车。
19世纪的公车以马匹拉行,后来被蒸汽汽车取代,不久,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公共汽车代替了蒸汽机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有了长足的进步。图为20世纪初,英国达特穆尔,一辆作为公共汽车的灰色鱼雷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结盟,德国征用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大部分的公共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导致罗马市奇缺公交车。图为1945年10月,意大利罗马,人们乘坐超载的三轮车通勤。
战后50年代,美国一部名为《昼夜摇滚》的电影掀起一阵“文化飓风”。自此,“摇滚”正式成为一个音乐种类。图为1957年,《昼夜摇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上映,激动的青少年在主干道上拦下一辆公共汽车狂欢。以《昼夜摇滚》为标志,世界迎来了摇滚时代。
公共汽车作为主角最有名的事件,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开始禁止政府制度中的种族歧视。而此前,美国的公共汽车分黑白两区——白人坐汽车的前面部分;黑人坐汽车的后面部分;黑人有义务给白人让座。图为195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一辆公共汽车的乘客。
最高法院的这一决策,遭到许多保守势力的抵制。1961年,进步的民权活动家多次乘坐跨州巴士前往种族隔离现象严重的美国南部,这便是“自由乘客”运动。在开往南方的巴士上,“自由乘客”们所采取的策略是这样的:至少有一对黑人和白人坐在联座上,并至少有一名黑人坐在前排座位。图为1961年5月15日,阿拉巴马州安尼斯顿,一名白人男子坐在地上阻止“自由乘客”巴士离开。
这辆“自由乘客”巴士离开安妮斯顿站后不久便抛锚了,一伙暴徒围了上来,打碎车窗,并把一枚炸弹扔进车引爆,“自由乘客”们逃离了燃烧的客车,却又受到暴徒们的攻击,直到巡警驱散他们。“自由乘客”们挑战南部种族隔离的做法激起了强烈反响,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带来了积极影响。图为图为1961年5月15日,阿拉巴马州安尼斯顿,燃烧的“自由乘客”巴士。
1964年8月,美国发动了对北越的侵略战争。图为1964年8月28日,越南西贡(胡志明市),学生们手持简易武器,站在一辆公共汽车上表达愤怒。
1980年,韩国爆发了工人及学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全斗焕独裁政府公布了戒严令,宣布在汉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动,禁止集会游行。5月15日,约10万名大学生在汉城集会,向军政府示威。为阻拦戒严军进城,学生们调动了200多辆公交车及出租车作为路障。最终,戒严军向示威人群开火,造成54人死亡。但“光州惨案”客观上推进了韩国的民主进程。
公共汽车还是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的“最爱”。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公共汽车爆炸的新闻不绝于耳,而这背后总有一个“对其负责”的组织。图为2004年3月27日,约旦河西岸,两名蒙面武装分子在一个示威集会上焚烧一辆纸扎的公共汽车。
图为2012年11月21日,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一辆公交车爆炸。事后,官方宣布这是一起公布袭击事件,肇事者是一名19岁的巴勒斯坦青年,这名青年被极端组织哈马斯任以“人体炸弹”的任务。
即便在和平的社会里,公交汽车也不能“幸免于难”,它常常成为弱者“报复社会”的无辜目标。2010年,日本茨城县取手市一个公共汽车站发生一起恶性伤人案件。一名27岁的无业男子手持尖刀,刺伤了13位无辜乘客。“只要能砍伤人,不管他是谁”。据日本媒体报道,此人行凶的动机是“发泄对自己生活现状的不满”。
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一名遭解职的警官在首都马尼拉持枪劫持一辆旅游大巴,要求恢复职位。大巴搭载25名乘客,大部分来自中国香港。劫持者扣押人质10小时后,警方开始强攻大巴。1个多小时后,劫持者被击毙,被劫持香港游客9死6伤。图为劫持现场。
2013年6月7日,犯罪嫌疑人陈水总在厦门一辆公交车上纵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从他的遗书中,流露出对于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怨怼。图为2013年6月7日,厦门,被烧毁的公交车。
在一个非战和平国家,发生在并非敌对国家公民之间、而是同国度、同族群之间的,以造成大规模人身伤亡为目的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都是社会极其不正常的现象。2013年7月5日,一名男青年在杭州公车上点燃了可燃物,引发了爆炸。图为公交车监控录像里的现场影像。
公车案件频繁在中国大地上发生。2014年7月15日,广州发生一起公交车爆炸案,肇事者年仅25岁,与杭州、厦门公交案主角一样,他也是性格内向、处于社会底层的男性。中国社会,已然经历了深刻而复杂的变迁,但社会治理远远滞后于这种变迁。“绝望的弱者”或许是这一社会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摄影:冯海泳
对公共汽车的保护和“升级”从未停止。左图为二战期间,美国费城,公交车上的士兵;右图为1993年,以色列一辆公交车,执勤的民防兵。实际上,北京也将公交车防暴提上了议程,不久,将有28条公交线路配备专职防暴安全员。
图为2010年1月24日,在四川华蓥市汽车客运站开展的春运安全应急演练中,旅客在演练使用“安全锤”敲窗逃生。
而在每一次公交车案件发生后,都会跟随着一系列的演习。?图为2013年7月2日,厦门公交案发生不久,广东中山的大型公交消防演习。然而,针对公交车的犯罪成本与防范成本有着巨大反差,既是犯罪嫌疑人选择此类犯罪的根据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社会防范机制及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不能承受之重。要为公交车松绑,还得从人心做起。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图话】被绑架的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