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光明大道上——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1959年3月28日,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在西藏终结,久经黑暗痛苦的西藏人民从此走向光明和幸福,雪域高原迎来“生命之春”。
时光荏苒一甲子,波澜壮阔60载。获得解放的西藏各族人民,迸发出空前的热情,在数十年间实现了令人惊讶的发展奇迹。数据显示,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74亿元,人均GDP仅为142元;2018年,则分别达到1477.6亿元和4.2万元,增长了849.2倍和295.7倍。近5年来,西藏GDP增速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前列。2018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分别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人均预期寿命从约35.5岁提高到68.2岁。
初春时节,记者奔走在雪域高原,从雅砻河谷到后藏粮仓,从横断山区到“西藏江南”,进农家、入牧户,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在建设美好家园时自强奋进的精神状态;感受到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人权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感受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在雪域高原的崛起。
从黑暗走向光明
——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养我者父母,占我身体和生命者官家也!”80多岁的克松村农民洛桑曲达说,他曾亲眼看到青年男子被农奴主活活打死,他的父亲也是被农奴主打死的。旧西藏,农奴在路上遇到农奴主时不行礼(摘帽、鞠躬)而被绑在柱子上的、挖眼睛的、活活打死的都有。生活在旧西藏封建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毫无保障。
在旧西藏,总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却占有了几乎全部生产资料,广大农奴一无所有,毫无人身自由可言。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的一天。
获得解放的百万农奴从此成为国家和西藏的主人。“我在旧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熬过了12年,这是我一生中最漫长难熬的时期。”今年72岁的索朗顿珠,8岁时就为农奴主干活。早晨五点半起床,一直干到晚上收工,一天的报酬只有1升糌粑。在他的记忆里,全家吃不饱、穿不暖,只有干不完的活和还不完的债。民主改革后,索朗顿珠一家终于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日子开始越过越好。
克松社区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6大庄园之一。1959年西藏平叛后,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年近80岁的拉珠老人还记得,当年农奴主十分嚣张地告诉全村人:“只要我高兴,我可以把你们捏成泥,也可以把你们揉成绳系在腰上。”拉珠正是当年农奴主口中的“泥”和“绳”,而今天他已成为村里的富裕户。1986年,拉珠在村里第一个大胆贷款买了辆翻斗车,跑起运输,每年收入好几万元,日子一下子就红火起来。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无数昔日的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以主人翁姿态开始自主管理区内事务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次仁拉姆出生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农奴家庭,6岁时就给农奴主干活,经常遭受主人的毒打。民主改革后,次仁拉姆带领昔日村里最贫困的11户农奴成立了“穷棒子互助组”。一年下来,不仅粮食自给,还有了余粮。他们卖掉余粮,买了更多的牲畜和铁锹等生产资料。
此后,次仁拉姆当过乡党支部书记,担任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作为翻身农奴的杰出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次仁拉姆说:“从一个农奴成为国家的干部,参与国家管理,让我深深体会到当家做主的骄傲和自豪!”
从贫困走向富裕
——百万翻身农奴及其后代摆脱封建农奴制枷锁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2009年1月,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
民主改革前,藏族民营企业家格桑是百万农奴之一,家里欠了贵族700多公斤青稞,一年还要支付高达1/3的利息。当年还不上,第二年又得接着借,再接着还。格桑说:“利息像滚雪球一样,我们永远也还不起这越滚越多的连保债。”是民主改革,给格桑和他的一家带来了希望。这位昔日的农奴,如今已是西藏日喀则地区亚美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公司年产值数千万元,产品包括地毯、卡垫、民族服装、唐卡绘画等200多种。
获得解放的西藏人民焕发出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1951年,西藏有了第一所现代小学;1952年,有了电话、电报和银行;1956年,北京至拉萨航线开通;1958年,第一个煤矿运出第一车煤炭;1959年,第一座炼钢炉在雪域高原矗立;1976年,第一个火电厂正式发电……
让西藏尽快发展起来,让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党中央关切的眼光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曾经苦难的土地。中央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启动涉及全国的对口援藏战略,出台一系列支持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落实包括青藏铁路在内的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一系列部署和举措,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富裕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林芝市巴结村,55岁的米玛是村委会主任和致富带头人。他带领村委会班子和村民利用城市近郊优势,兴办混凝土搅拌厂、建材市场,轰轰烈烈地发展起了集体产业。目前,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1000多元,比2011年翻了一倍。
如今的西藏,越来越多的“米玛”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创造着前人无法比拟的财富神话。
从自立走向自强
——西藏各族精英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多吉,中国工程院第一位藏族院士。全靠政府资助,多吉才得以完成从小学到大专的学习,走出父辈们从未离开的深山,最后还远赴意大利和美国的高等学府深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热专家,取得了令中国乃至世界同行钦佩不已的研究成果。
在美留学期间,经常有人以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待遇,劝说多吉留在美国工作。但每一次,多吉都会说:“我是祖国培养的,我的家乡在西藏。”正是在党的关怀下,多吉一家8个孩子有4个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广大农奴连基本的生存权力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贵族子弟很小就开始研习藏文、经典,而广大农奴和他们的子女则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文盲率高达90%以上。
民主改革使西藏百万农奴实现自立。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为西藏各族人民自强奋进地走上社会生活舞台提供了可能。
西藏大学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尼玛扎西博士被誉为“西藏信息革命的炼金师”。1992年,尼玛扎西研究的“TCE藏、汉、英信息处理系统”软件把藏文送入了计算机。西藏大学用此系统印制了物理、化学、生物等教材,并将其应用于被誉为“世界史诗之王”的《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工作。
尼玛扎西和同事们还完成了藏文编码技术课题。1997年,《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审查,从而使得藏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完成国际标准制定的计算机文字。
“我很高兴西藏计算机产业发展如此之快,信息革命使得‘世界屋脊’再不会与世隔绝。”尼玛扎西说。
社会的解放和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自由和解放。如今的西藏,话剧作者、舞蹈演员、物理学家、留学博士、理财顾问、时装模特、动漫设计师……一个个头衔,与翻身农奴和他们的后代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生活无着落的藏族农奴孤儿到知名藏学专家,60多年来,格桑益西亲眼见证了“世界屋脊”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68岁的格桑益西,从入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所有费用,包括吃、住、穿以及学习用品,全部是国家提供的。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后,格桑益西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古典藏文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西藏社会科学院从事藏文文学研究工作,成为著名的藏文文学家。
格桑益西说,旧西藏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藏学研究。如今,西藏的藏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近些年更是藏学研究人才辈出、发展最快、成果最多、学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藏学已成为一门世界公认的新兴学科。
西藏民主改革,是镌刻在世界人权史上的不朽篇章。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西藏各族人民,从自立走向自强,像展翅的雄鹰在各行各业上展示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废墟上,创造了令人惊讶的发展奇迹。
60年峥嵘岁月,60年春华秋实。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爱下,西藏必将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必将以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面貌闪耀在世界屋脊。
(光明日报记者?尕玛多吉?王远方)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27日?07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图」镌刻在世界人权史上的不朽篇章——写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