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揭秘:谁的来信让胡锦涛落泪

狐揭秘 搜狐网新闻 343℃ 评论

中南海,也有飞鸿出入。这些信件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寻常百姓直接连接起来。

国家副主席给谁回信

1957年2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海口参观五公祠时作诗一首。见报后,海南儋县的中学教师唐虞政,将和诗两首寄往中南海董必武处。让唐虞政没想到的是,董必武又新作一首诗回信给他,由此开始了国家领导人和一位普通教师之间长达18年、而从未谋面的诗词唱和。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子女日后有机会到海南,务必代他去看望唐虞政。

谁的回信最多

据何虎生所著《毛泽东初进中南海》,1950年5月上旬,毛泽东亲自回复近80封信,仅5月7日一天,就回复了18封。

有人说,主席的工作量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选送一些,一般来信搞内容摘要?待毛泽东同意后,秘书室每天送信5-10

封,一直到1966年。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1年要读5万封人民来信,读到愤慨处,常拍案而起。1979-1985年,胡耀邦6年批阅的人民来信达到2000封,平均一天一封。

胡耀邦在一封"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上,写了这样的批语,可以称之为中央领导人对回信民众这项工作的思考:"6年以来,我几乎每个礼拜都收到要求落实政策的信,大部分我都批了,可能不下1000件,批了的,大部分都有回报。为什么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这是人的问题,我主张有专人负责,查一个就解决一个,使官僚主义无法推脱。"

四代领导人回信风格

毛泽东:自我反思

1949年8月,北平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会上,毛泽东掏出一封群众来信,"国民党、共产党半斤八两,粮食不断长(涨价)。"念完后,毛泽东请大家出主意。不久,国家开始抓"粮老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解决粮食涨价问题。

1972年,福建省小学教师李庆霖写信给毛泽东,陈述了下乡知青困境,以及上山下乡运动中不合理的因素。毛泽东看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误,他亲自给李庆霖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之后,中央把李庆霖的信和毛泽东的复信印发给全国。中央决心调整知青政策,1700万知青的命运开始改变。

邓小平:开门见山

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的亲笔复信很少,他更愿以面谈的形式来回答来信问题。毛泽东的信件喜欢旁征博引,从侧面点拨;邓小平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举重若轻。

1979年,国家两次邀请美国圣卡勒拿大学教授陈树柏回国访问,但因其父系国民党元老陈济棠,陈树柏顾虑颇多。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试探性的信,邓小平亲书"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两句诗,回信赠与了陈树柏。

1987年,粤剧名家红线女北上演出。她写信邀邓小平赏光,第二天邓小平回信说:"谢谢您的邀请,但我不能来,因为我耳朵不好,听不见。请不要因为我不能来影响了您的情绪,影响了您的演出。您的演出要成功。"语言平实诚恳,有一说一。

江泽民:巧用书信

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对信件回复工作有独特理解。2001年8月1日,江泽民极为罕见地给一名外国人复信。此人是美国纽约州大学中文教师奥谢伊,他给江泽民写信,介绍了自己与家人在中国旅游的"美好回忆"。江泽民在复信中说,"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希望你和其他美国朋友多到中国来看看。"当时,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又推动美台军售,中美关系降入冰点。而在10月份即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江泽民与布什将不可避免地首度会晤,在会晤之前释放出善意,营造良好的会晤气氛,就需要微妙的设计。

胡锦涛:情深意重

虽然出身理工科背景,但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书信语言,却充满温度。除去给宜昌聋哑男孩刘丹阳回信时的那句"我同你的爷爷、奶奶一样爱你",在给北京大学教师孟二冬女儿的回信中,胡锦涛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斯人已逝,伤如之何",这样情感流露的语言,确是中共高层领导回信中的亮点。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狐揭秘:谁的来信让胡锦涛落泪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