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过度?
作者@徐达内小报 团队
一、不要添乱
“国办要求单位团体未经批准暂不进灾区”是昨夜今晨中国媒体在继续聚焦雅安地震时的首要话题。
“别给灾区添堵”——南方都市报就是用这六个大字作为概括,用头版头条通报“灾区道路开始管制以确保生命通道畅通”的消息。根据新华社转发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鉴于“此次地震灾区处于河谷地带,空间十分有限,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加之余震不断,如大量人员前往灾区,将给救灾和安置工作带来新的困难”,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对社会各界有捐赠意愿的,建议以捐赠资金为主”、“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在现阶段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按照南方都市报所援引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冯文生的说法,之所以昨日通往芦山等灾区道路出现严重拥堵,甚至影响运送伤员车辆,“社会车辆的盲目进入是主因”。因此,灾区交通道路已被管制,所有社会车辆一律不得自行前往灾区。
的确,昨日的电视和网络直播中,道路拥堵和疏通的消息反复交错,连李克强返京后的灾区最高长官汪洋,也堵在路上动弹不得,根据新闻晨报特派记者@张源下午的直播,这位负责救灾工作的副总理在前住宝兴县的路上,也只能下车步行,并下令四川向重庆借用警用摩托车疏导灾区道路。
于是,这家上海媒体的苦笑在今天封面大标题中显露无遗:“通往灾区生命线,遭遇爱心大拥堵”。内版报道《严重影响救灾效率,“爱心”私家车大堵路“杀伤力”不亚落石》更是因为描述了以下现象而被凤凰网重点展示:“‘××公司抗震救援队’、‘××美容美发店抗震救援车’...4月20日在途经雅安市区时,晨报记者看到不少挂着类似横幅的社会救援车辆,基本都是装载着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物资,希望能送到灾区。”
另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来自四川本地媒体:“在地震灾区,生命通道的畅通直接关系到送治伤者的速度,而一些不自觉的私车却总在关键路段造堵,严重影响救灾通行的效率。在震中芦山县通往太平镇、宝兴县的关键分岔路口,华西都市报记者就目击了一次‘清堵行动’——武警战士直接徒手将堵路的一辆私车从路中间抬开。”
于是,华西都市报要用今日头版头条的高规格刊发评论《请让出生命通道》:“毋庸置疑,驰援灾区,值得赞许。但救灾也需‘技术含量’,奉献爱心更要顾全大局,审慎而为...在道路狭窄、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给专业化救援让路,优于自行前往;在救灾亟需‘舆论支持’的当下,对谣言不盲从,也是对救灾的助力。不添堵,不添乱,即是支援”;成都商报也是在高喊“黄金72小时仅剩24小时”之余,提醒本地市民“今日出行请为生命让道”;
灾区媒体心急如焚,千里之外的外省报纸也要帮助扩散。这种呼吁“让路”的声音可谓遍布今日中国舆论:东方早报《救人要紧,为救援让路也是大爱》、晶报《用专业与理性尽快“打通”生命救援通道》、南方日报《一切行动都要为救援生命让路》、京华时报《黄金72小时要添砖不添堵》、第一财经日报《让温暖的力量更加从容有序》、都市时报《爱心切勿鲁莽,请为雅安留出生命线》...
《媒体称救援力量盲目涌入阻碍救援,有人无事可做》——腾讯今晨在首页所荐现场描述来自中国青年报:“ 芦山县城在一夜之间被塞满了。年轻的交警不断用嘶哑的嗓音喊着‘那边堵死了’,在他挥舞手臂的方向,是一连串装载救援物资的大卡车,它们发出刺耳的鸣笛声,几个司机不时探出头,焦躁地吐着脏字...车队排到了7公里外,以至于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不得不选择徒步走完约60公里的路程。由于拥堵,涌往芦山的社会车辆已经被禁止通行,中国国际救援队甚至在微博上发出‘守望就是力量’的呼吁。”
报纸上的原标题“救援人海战术不灵了”源于一位媒体负责人——网页记录显示应为搜狐微博总监程刚——在昨天下午的微博留言:“前方记者回来的判断与我们在后方的判断一致,灾难量级和受灾范围没那么大,至少和救灾响应速度和规模完全不匹配。熟悉四川的朋友说,雅安道路情况应优于汶川地震波及的多数地区,按说救援效率应更高。但官方民间各种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道路成了稀缺资源,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雅安地震伤亡基本限于一市,可不比5·12地震波及面广,人海战术不仅不灵,反成滞碍包袱。政府民间,关注雅安者对此不可不察”。
确有所察。尽管4月20日早晨成都网民自述“震感表示很强烈,比512还吓人”,但随着灾情报道的不断更新,原本做好了5年前巨灾重现心理准备的人们,渐渐明白,此次雅安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程度远不及汶川地震。于是,有人开始嘟囔,是不是一开始“反应过度”了?
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家判断,搜狐今晨在首页连发两篇评论——《民间救援需专业化,以不添乱为原则》、《抗震救灾:民间热情如何转化成正能量》。前者即是南方都市报今日社论,强调“没有组织的一群志愿者不过是‘乌合之众’,非但帮不了忙,反而添了堵;而组织化的志愿者,则可以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后者则呼吁“让专业救援队伍先行,民间力量暂且让路”、“先救人再抚慰,明星且慢进灾区”。
对明星的劝告源自韩寒昨日长微博:“不少人能认出你的脸,一旦排场比用场更大,再多的热心和善良都可能适得其反”。这种汶川过来人的劝告,昨天亦获新华社摘录:“昨日,在微博上最多的呼吁,是别让拥堵酿成救援悲剧...韩寒21日回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到灾区做志愿者的经历时称:‘有人对主动去救灾的人颇有微词。其实我部分赞同他们的苛责。在去往重灾区的路上,的确看见过一些志愿者的车抛锚了,身体出状况了,搞不好救人不成反被救,也偶有志愿者的车辆堵路的情况发生。但总体来说,在那样大的灾难前,志愿者带去的帮助远比他们造成的麻烦多得多。’... 很多时候,专业救援和热心救助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明显。但不管是去灾区进行专业救援,还是就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添乱是最基本的要求,就像有网友所说:‘有时候,不去现场,在后方默默祈福就是帮忙。’”
配发《有的救援队路上被堵10个小时》的前方记者见闻,潇湘晨报今天亦刊出这篇新华社电稿。这家湖南报纸同样把帮助国办扩散劝告作为首要任务,放上一幅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村民举着标牌请求获得救援物资的照片,高呼“别让他们的需求堵在路上”。
《悲情在黄金时间里应让道于理性坚强》的社评更是直言不讳,强调“许多时候,坏事都是由于无知的好心而促成的”:“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西南地区的防震减灾的预案与演练已相对到位,民众对于地震灾害,没有了最初的恐慌,应急机制的启动十分迅速与有序,在此情况下,民间团体与没有经验的志愿者的介入并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在灾难之中,人们并不是时时需要‘××不哭’、‘××挺住’、‘我们都是××人’这样的悲情与煽情,救援最需要的是科学的安排与理性的秩序。”
斥责“借灾难中的悲情来博取眼球,无论江湖与庙堂,其实是一种无力与泄气的行为”之后,评论员晓宇也记录了社会与媒体对此现象的反思:“雅安强震是汶川大地震之后,微博与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遍布于人群的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灾难,‘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社交媒体在反思‘神人降临’、‘真假寻亲’、‘高楼跳伞’等信息后,亦得出‘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流,身在屏幕后面的我们应保持冷静,保持清醒,甚至有些时候,沉默成了对悲剧事件最好的回应’的结论。传统媒体也在反思:‘看到救护车一到,记者们就拥上去,闪光灯一片,不管伤者是否衣衫不整,是否受到二次惊吓,实在不妥。’‘四川卫视戴眼镜的女记者多次打断医生抢救病人过程,耽误时间,采访灾民时竟然还问他们今天喝到粥开不开心。’”
“保留克制与理性,应不应该是全社会都能做到的?”——这个发问,曹林更早说出口。这位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昨晚即在微博中言及“此次雅安震灾的损害程度远低于当年的汶川,舆论可能过度反应了”,叹息“以对汶川的预判去应对雅安,产生了很多误判,导致了很大的拥堵”,呼吁“政府需要有冷静审慎的判断,不要被舆情误导,形成相互的哄抬”。今天化作报纸上一整篇《适当的节制和静默有时更有力量》:“民间救援不能只凭热情,不是比拼激情,而需要专业、理性、有序组织和对救灾大局的关怀。特别是在大灾发生的初期,全民沉浸于那种‘都想出把力’的昂扬激情中,适度节制一下这种热情,审慎地衡量各种后果,可能更有力量。”
曹林没有写上中国青年报版面的批评,是其个人账号中的一句“有人说,一个有温度的社会无须畏惧灾难。我觉得这种抒情砺志式判断可能有点儿问题”——所指正是新京报昨日社论。
新京报不觉得有问题。进入周一,这家北京畅销报纸有了更多版面可以用于发布前方特派记者的见闻,头版被那张“志愿者杨程成、肖龙和部队官兵跑步接力将伤员抬往10多公里外的急救点”的新华社图片塞得满满当当,标题比广州日报、楚天都市报的还要抒情——“与死神赛跑”。
“副总理堵在路上下车步行”的一幕,也被新京报写进了今日报道《“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中。配上“车辆拥堵在318国道雅安市区街道上”和“交警劝说前来救灾的志愿者车辆返回”的画面,记者虽然转述“我们真的很着急,因为黄金救援时间仅有72个小时,而现在只能被堵在这里,一事无成”的医生无奈,但亦梳理了社会车辆涌向灾区的理由:“很多企业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地震当天,还有汶川县几十辆出租车组成的爱心车队,他们称‘知恩报恩’,满载着生活物品向芦山县进发。微博上,很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纷纷发布消息,地震后他们立即派出救援小组和物资,在微博、微信上构建起救援平台...另据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很多从芦山县返回的私家车辆,是造成堵车的主要原因,经记者询问得知,他们都是自发运送救灾物资到芦山县后返回的。”
真正的反商榷还是借由社论展开,并获搜狐凤凰首页助力扩散:“灾难面前,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施救,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常态。有人说,这次地震的破坏力和汶川地震不可同日而语,媒体和公众有些‘反应过度’,导致过多人涌向灾区,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媒体只要恪尽职守,遵守救灾报道的伦理,就不存在所谓‘过度反应’的问题。何况,灾难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已经突破200人,还有超过百万人受灾,放在任何国家,这都是一场‘巨灾’,值得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直到现在,救援还在争分夺秒,震区还有很多人缺乏物资,未得到妥善安置,说对灾难反应过度,显然不确。”
还需要呵护“知恩报恩”的一片好心。于是,在这篇《救灾受“堵”:公民要理性,政府多引导》中,新京报也是苦口婆心:“这些拥堵在路上的人,有些是志愿者的车,出于朴素的善念,想奔赴抗震一线,参与救援,有些则是心牵震区的家人朋友,要赶回去看看才安心。无论是善念还是亲情,都有其可敬可悯之处,不能过分苛责...当然,因为现实交通条件限制,以及人员短时间大量涌入,拥堵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救援,确有值得反省之处。事实上,自拥堵发生以来,诸多媒体和微博用户,就在不断提醒志愿者给专业救援队伍让道,这是社会的自省和成熟...相比五年前的汶川地震,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救灾的反应速度快了很多,这是汲取了往日的教训,也是公民社会成长的见证。民间的互助自救,看起来往往不那么整齐秩序,但这更多的是‘成长的烦恼’,社会不必妄自菲薄,政府更要学会善待和引导...不能因为一时的道路拥堵,就挫伤志愿者的积极性,而是要妥善引导,把民间力量用好。这是对救灾的负责,也是对公民社会成长的应有尊重。”
值此沧海横流之际,网易更是与众多同行逆道而行,充分展现其“另一面”本色。昨日专题《民间自救互救是高效的理性救援》,就已经针对“志愿者是去添乱”的疑问,宣布“灾区需要‘人海战术’”;今天又在分析震区何以交通拥堵之时,为众口铄金之下的私家车主、民间志愿者找到怪罪对象:“由于交通管制,京昆高速雅安段、成温邛高速等禁止社会车辆通行,私家车被迫绕道国道318线,加剧拥堵...雅安境内地质灾害多发,道路狭窄,交通运输能力本来就差,低级别公路多、道路养护滞后导致路况恶化,加之交通部门的不当管制,震区交通拥堵已是必然。”
二、错怪红会
要和曹林商榷的还另有人在。
在今日发表文章中,曹林固然承认“这一次微博在救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之后,但也写出了自己的不适感:“我还是觉得救灾的舆论场显得过于喧哗和嘈杂。微博太‘热闹’了,什么声音都有,都争着对前方的救灾品头论足,或者提供各种信息。其实,这种话语上的‘热闹’跟残酷的灾难现场有多大关系呢?有时会在围观中形成一个秀场,会形成一种救灾的幻觉...一个网友的话说得很好,点击一下‘转发’就自以为经历了一场浩劫,发一个‘滚’字就自以为督促了一家慈善机构,写几句祈福就自以为参与了一天的悼念。做点什么,不代表非要挤入这场虚拟的盛宴,沉默并好好生活,不代表你什么都没做,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天。”
这位中国青年报评论员自认是要借此打破群情昂扬间“沉默的螺旋”,所以在文章最后,他写道:“批评更需要节制和慎重,特别想对那些充满讨伐激情的网友说一句:这个时候抹黑壹基金,是很不好的;这个时候痛批红十字会,是极不合时宜的;这时候去逼问企业捐多少,也是极不合适的。放下成见和偏见,丢掉平时那种‘找一个敌人去讨伐’的习惯性对抗思维。灾难之下每个人都非常渺小,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不要做伤害救灾凝聚力的事情”。
不过,因为这段论述早在前天晚间就已通过其@中青报曹林的账号发布,所以刘远举昨天下午就已经撰文反驳,宣布曹林“这种提法存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因为这种以‘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不要做伤害救灾凝聚力的事情’来制止不同声音,实际上就是‘找一个敌人去讨伐’,从而强迫‘团结’,消灭‘思想市场’上的竞争,甚至从肉体上消灭竞争的老论调与老做派的翻版。这种论调的一个变形后的体现则是‘坏事变好事’的宣传手法,甚至也为从更大层面上进行道德绑架提供了观念基础。”
腾讯把这篇专栏推荐在首页,并配发一幅郭美美Baby跑车撞翻红十字的漫画,正是为了呼应文章标题“批评就是慈善领域的竞争”:“慈善领域的竞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竞争,更多的需要批评,信息公开来促进和达成,以红十字基金会的形象,如果今天不批评它,就意味着多边声誉和惩罚机制的失效,就缺乏一种机制来督促、甚至淘汰无良慈善组织...每当灾难发生时,信息不畅、沟通不顺、各种困难涌现,往往是最需要信息通畅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批评声音更多、更密是一个合乎常理的结果。”
“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红十字基金会被激烈批评之后唯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知耻而后勇,把事情做得更好。难道,红十字基金会真会因为被喊了滚,就甩手不干,或者在具体工作中带上某种情绪了么?显然,作为一个组织的红十字基金会不会带有这种非理性的个体性人类情绪的。实际上,红十字会对此作出的表示也是:‘埋头苦干’”——显然,在刘远举看来,反倒是那种“模模糊糊指出‘批评阻碍救援’的论调”更加可悲:“那些一味宣扬众志成城,压制批评的论调,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了在历史中被反复灌输在大脑沟回中,而他们却毫不自知的那些烙印。”
的确,虽然作为民间慈善组织代表的壹基金,也遭遇了对其透明度的质疑,但红十字会受到的网络羞辱要多上几万倍。并且,就是在昨天,接连发生了两起戏剧性翻转。
一个是因灾区工作照而起。昨天午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张贴“刚经历了一场余震,坐下来吃碗泡面”的照片,画面主角正是自家党组书记赵白鸽。
可惜,这种对前方工作艰苦的呈现,换不来多少加油声,@老徐时评即斥:“红十字会刚在微博上收获了十几万个‘滚’字以后,不但不吸取教训,刚跑到灾区就又得瑟,发官博并配图吃泡面,立即遭到上万网友炮轰。网友批他们肥头大耳戴着名表吃泡面是作秀。这种照片往微博上放其实就是找骂。红十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少秀多做,以挽回丢失掉的公信力,而不是吃个泡面还要秀一下。”
而随身带着放大镜的质疑者,更是慧眼独具地从照片中发现了目标:与赵书记同坐吃泡面的男子左手手腕上,赫然有表一枚!
要知道,这些依靠发掘“表哥”“表弟”维持反腐乐趣的人们,曾因为发现周六陪同李克强视察的芦山县委书记手腕上明显有临时摘去手表的痕迹,而颇感“跑掉一条大鱼”,天道酬勤,这一回,红会送上了门,可不能错过。
@花总丢了金箍棒被紧急呼唤。他此前曾以“不清晰的图片没有判断价值,当前救灾第一,其他可稍后再说”为由拒绝了鉴定县委书记之表,但当昨天下午微博请求再一次涌来,这位鉴表达人“刷开大图,凭经验目测可能是浪琴”。
虽然花总也说了“普通款不贵”,让那些本来已将这块表认作“江诗丹顿”的微博围观者多少有些失落,但就算是浪琴吧,那也足够他们大声宣布找到红会“表哥”。
由@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出面,18时30分发布调查报告:“有网友举报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午发布的这张照片中的男子疑为红会工作人员,并佩戴浪琴表。我们也认为发布此照片欠妥。经调查,该男子系新京报记者李超@李大超,照片系他今天中午采访赵会长边吃边聊时所摄,其红色外套为红会所赠,手表系由其女友在韩国购买,价格约400元人民币。”
@李大超虽未在自己的微博中替红会作证,但确有新京报官方微博以及与他相熟的同事@孔狐狸,此时愿意在微博中告诉那些仍然执意不信的观众,那位男子确实只是记者。
自称李超女友的@海芋姑娘K深夜发帖,更是将“400元的浪琴”之疑解开。据这位“着急的普通女朋友”回忆,此表是她去年8月在韩国所买,“很多网友非得说那是浪琴,这倒还让我萌生一点愧对我男友的感觉...经广大网友提醒,我现在有了梦想,要攒钱给男友买浪琴表。”
散了散了。原来红会“表弟”只是记者,那块手表连浪琴都不是。然而,正当围观者退去之时,@花总丢了金箍棒却有话要说了。因为@海芋姑娘K在微博中写道“我怨您,怨那些加V有很多粉丝和您一样对这件事随意转发随意发言的大V。你们作为有很多粉丝的人,却轻易下判断。你们没搞清真相,却随意发言”,花总实感这“一地鸡毛”难以承受。
“我从来自律,自认还算理客中,历来反对裹挟舆论,算是负责任的V。小姑娘认为我滥用影响力,我当然不同意”是花总的自辩,而更让他怒不可遏以至于誓言不再“认表”的是:“二逼们开始表演道德秀,不依不饶...飞机落地后发现被围攻。”
围攻花总“造谣”的,应该不会是此前围攻红会的那一群人。除了立场之别外,还因为他们此时已经又有了新目标——“买路钱”。
因IBTimes中文网昨天17时许的报道《台湾红十字会:大陆要求先援助五百万人民币》而起:“台湾红十字会组成救助队欲入川协助,但中国红十字会要求其先援助五百万人民币才可以进入灾区,并且还称台湾红会梁处长已收到了中国红十字会发来的五百万元用处细则,一百万用于购买医疗器械,另外四百万元并没有透露具体用处。”
微博跟帖中,这一说法迅速被网民提炼成红十字会向台湾红会收取“买路钱”,转发数字迅速上升,表达义愤者中包括多个媒体账号。是21世纪网,在1个多小时后首先为中国红十字会提供澄清机会:“(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明确表示,IBTIMES中文网发布的消息纯属谣言...台湾救援能否进入,不取决于红会,而是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说红会要挟,实属夸大了红会的作用。”
然后再有来自台湾方面的解释:“台湾红十字会会长王清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台湾红十字会确向雅安地震灾区捐助500万人民币,同时救援队、医疗及物资等都已整备,其中100万元用于紧急救助,讲实时拨付,另外4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视实际需要规划拨付。对于这500万元款项,王清峰表示这笔捐款来自台湾红会5年前为汶川大地震灾区募集的善款及利息。而且台湾红十字会组织与大陆红十字会组织一直保持良好沟通。”
作为官方账号,@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先是转发了一些微博用户查询台湾媒体报道后为自己作出的辩护,正式辟谣在19时许到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王永 刚刚和台湾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清峰女士通了电话。王会长表示,大陆红会从未提出‘不捐500万就不能进入灾区’,该说法纯属捏造。”
作为被红会特意在微博上提请“核实后再进行传播”的媒体,南方都市报今天在报纸上发表《中国红十字会一一回应网友质疑》,除了介绍了“来灾区先捐500万”和“工作人员戴名表”两事由来外,亦有对红会另两项声明的摘录:“与壹基金是一家?回应:二者独立,无任何关系”;“红会‘考察’灾情?回应:考察不妥,改为评估”。
而此时前一个版面上的记录,看上去更加像是“天作之合”——《当李承鹏遇到赵白鸽》:“微博红人李承鹏曾是中国红十字会坚定的批评者之一。昨日,组织救援队、携带数十吨救援物资的李承鹏在赶赴芦山县途中,与自己的批评对象——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不期而遇。后者还帮助李承鹏顺利进入震中灾区。”
在这段被今日多家媒体同行转发的偶遇故事中,南都记者写道:“巧合的是,下午2点,两车又在离芦山县城约1公里处相遇。这次,双方都将车窗摇了下来,赵白鸽向白色SUV内的乘客问好。李承鹏也拉下口罩,向赵白鸽问好并表示感谢。他说:‘谢谢赵会长,如果不是你,今天就没法进到芦山县城了’。赵白鸽当即回应称愿意与李承鹏到前面找处地方停下,相互沟通,了解对方对救援的看法。李承鹏称自己尚有十几吨物资无法到达芦山县城,希望予以帮助。赵白鸽当即表示帮忙。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芦山县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双方在经过十几分钟的行驶后,失去了联系。”
报道末尾是引述赵白鸽的感触:“某些微博‘意见领袖’对红会有根深蒂固的误解和偏见,源于沟通太少,她十分愿意与这些‘意见领袖’沟通”。
听上去,红会似乎已经“君子坦荡荡”。或许就是因为昨天那两段“有罪推定”思维下产生的谣言,颇有几家媒体今天愿意站出来挑战一下微博上以批判官方慈善组织为“政治正确”的风气。
新浪一边在首页展示《台湾红十字会否认大陆要其捐款500万再进震区》和《红会回应赴灾区“考察”质疑,承诺捐款用于救灾》,一边推荐头条评论《灾难面前,我们要不要再信一次红会》:“地震救灾面前,我们应该抛弃所有的成见;我们宁愿呼吁人们再信一次红会。对红会而言,这本身也是一次公信力的考验:如果这次办好了,也许能够重新挽回信任;如果继续让人失望,自可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是舒圣祥在向那些声称“我哪都不捐,真想捐的话直接送到灾民手里”的人们喊话,并在今天同获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刊登:“在芦山地震首日红会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个人善款累计835笔,共计142843.12元;而壹基金同日经确认的救灾捐款已经超过千万元,此外还有一些意向性的捐款尚未确认...大灾大难面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肯定民间慈善的重要作用,但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专业慈善组织的贡献。要知道,公众通过红会的救灾捐赠,其实是要借他们之手送达灾区同胞手中,以解灾区燃眉之急。而且,红会已经公开承诺所募集款物管理使用全程公开透明,救灾工作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将全程接受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公众当然可以继续对此表示怀疑,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对一个组织的不信任,而放弃对芦山地震灾区同胞的帮助...如果我们都拒绝向红会这样有资格进入灾区的慈善机构捐款,那么灾区同胞怎样才能及时得到帮助?”
钱江晚报今天也由评论员刘雪松呼吁《搁置争议,救灾第一》,并获搜狐新浪同荐:“就像红十字会一天收获了数万个‘滚’,并不代表那些怒骂者拒绝红十字会在这场灾难面前尽责尽力一样,对于生命关切的大共识,不应因为有局部的意见分歧而全盘否定。灾难不是意见分歧者的站队,而是在大的共识面前的重组。这朵云彩,不会因为牛根生捐了款、红十字会到了场而逊色,也不会因为韩寒们的关注而走样。品质有高低,但在大灾大难面前,爱心无定界。救人第一。一切形式的争议,不妨暂且搁置。”
《要“埋头苦干”,更要重构慈善伦理》——这是广州日报在给赵白鸽出主意:“在雅安地震救灾的募捐环节上,无论政府还是基金会或其他公益组织,都应该各自做好捐款接收募集和落实,并向捐款人交待,不要搞电视台举牌,最后一笔糊涂账。‘面对灾难,中国政府能力很强,民间亦不缺乏爱心和支持,缺的是对爱心的呵护。愿雅安救灾和灾后重建能成为重拾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信心的重要机会’”。
李承鹏之外,南方都市报还找到了另一个可供红十字会学习的民间行动者——肉唐僧。这位在微博上嬉笑怒骂的专栏作家,凭借此前为异议者募捐“送饭”的经验,在雅安地震后启动了“完全通过微博、淘宝等网络平台发起并最终完成的救灾善款募捐形式”,受到广泛认可,甚至引来张靓颖等明星参与转发,在六个多小时时间内募集善款30万元。
于是,南都发表社论《肉唐僧和他的“肉铺”,给慈善温暖的微光》,盛赞“此次肉唐僧及其团队的募款尝试,让该种有别于传统基金会筹募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并尝试使用,居功至伟”:“此番肉唐僧团队为雅安赈灾募款,之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尽管有不少微博大V转发申言,就是相信‘肉哥’的人品与能力,但事实上还是基于肉唐僧历次募款活动的清白记录和严格的监督流程。作为募款发起人的肉唐僧也反复强调‘我们用制度而不是人品,保证不辜负您的信任’,前方对接作家李承鹏牵头的救援团队,但‘钱不经过李承鹏’。组建独立的委员会,延聘第三方全程监管,及时详细报告捐款账目、用途...稍加比对便不难发现,全世界的慈善活动想要获得并维持其公信力,不外乎如此,也只能如此,这与慈善募款活动的大小、规模无关,与募款方的机构性质无关。”
三、角色批评
感谢了肉唐僧、也感谢了赵白鸽后,“李大眼”开始了他在雅安的实地救援,重点为“被遗忘”的芦山县龙门乡五星村呼吁帮助...不过,他昨晚还是忍不住要回击老对手:“呵呵,尽情抹黑吧,受刺激了吧,继续断言我们为了抢风头吧。在这个傻逼盛开如菊的地方,你越灿烂,我们越勇敢。什么是出风头,我此时坐在漂亮丽江签售挣版税,那叫出风头。我们一天一夜没合眼不用一分钱募捐的钱,吃喝拉撒机票全自己埋单,为不添乱就步行上山,你为什么不想,要是我们救的是你亲人呢?”
是的,尽管一些观察者颇为大灾面前“公知”“五毛”摒弃前嫌、暂停战火而欣慰,然而严格来说,互相攻击一分钟都没有停止过。比如@江南秦火火,在4月20日地震消息传来后即耐心观察@戴旭、@罗援、@司马南和@张宏良5小时,终可在午后宣布这些“毛左”“没说一句关于地震的话”。
司马南当即回答:“请不要造谣。我在第一时间就要转了朋友的短信,祈所有人平安”。当然,这位左派意见领袖明白,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先指控@薛蛮子骂成雅高速公路收费是“散布谣言”,昨天子夜“跪求社会志愿者们,不要再去芦山和宝兴”之际,又不忘捎带上老对手:“李承鹏带去的救援团队,不知道专业到什么程度,未知是否属于应该撤下给抢险救援的专业团队让路的范围。”
被部分“五毛”疑为作秀的,李承鹏和NGO民间组织是一类,频繁发回直播见闻的记者们是另一类。
其实,即便是那些自身也派出记者飞赴灾区的媒体,两天来亦多有响应微博舆论呼声,提醒同行们勿要“越位”。今天提醒“不要添乱”的评论中,就多有章节言及于此,仍以中国青年报评论为例,即写道:“适当的节制和静默也许更有力量:希望看到一线记者的静默,说灾情别说自己;希望看到媒体人的自觉,不要抢镜头争当救灾主角,主角永远是受灾者和救援者;希望看到媒体的低调,不要机巧地借机营销...特别想对媒体同行说一句,不要都争着抢着往灾区一线派记者,在信息如此发达和开放的语境中,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已在那里的媒体,传播的灾情已经让人有信息爆炸之感。多几家媒体,多几个记者,所写的报道和所登的新闻,可能只是往关于灾情的信息海洋中注入无足轻重的一滴水,多写一篇报道,多拍一张图片,可能对救灾并无助益,只是满足自身在灾难报道中的存在感。不能为了这种虚荣和功利的存在感,去给灾区增加拥堵。”
因为出版时差,错过了两天来的舆论热潮后,环球时报今晨是请来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刘海明,由其劝诫《灾难报道,记者不能逞英雄主义》:“微博上网友在肯定中国媒体灾难报道成绩的同时,也在不断挑刺,比如不顾受访者的感受,‘打破砂锅问到底’;和医生争抢受伤者,干扰电力、通信抢险人员的工作,以偏概全,看到一个地方有人办婚宴,断言整个县区灾情不重;追求眼球效应,把镜头对准官员,而非灾民。再者,就是扎堆涌进地震灾区,对抗震救灾造成一定干扰。所有这些,足以表明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还存在着不少亟待提高的地方。这些问题,是中国媒体理性修养不足的写照。”
然而,这也催生了一些来自媒体从业者的警惕。@哥是曹小虫今早发出一篇《评“跪求别添乱”》,即是对“外行在上课”嗤之以鼻,叹息“官方对信息的管控、对社会组织的发育空间限制,其群众基础有多么深厚”;@郭光东转发大赞:“骂得好!媒体是救援的啦啦队,是救援的大刀队。没见‘记者到、救援跟着到,记者撤、救援也跟着撤’的灾区特殊区情吗?记者,灾民最爱,贪官最怕。媒体都不傻,事儿不大不会瞎派一堆记者‘添乱’”。
两位媒体高管——分别来自潇湘晨报和南方都市报——的微博讨论更展现了对有人会“将计就计”的担心:“ @龚晓跃:说记者去灾区是添乱的,基本上扯淡。当然,若该记者的任务就是歌功颂德舔屁沟子,那么丫确实纯属添乱;@庄子慎之:需要警惕这种论调最终成为管制、封锁的借口。任何事故、灾难现场都可以‘说’记者妨碍到了救援。”
“歌功颂德”的记者是谁?恐怕最热门人选还是来自喉舌媒体。因为昨晚新闻联播的排序,央视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昨晚19时18分,@张力奋发帖:“七点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消息居然不是雅安地震赈灾,而是清华大学一奖学金启动仪式! 实在匪夷所思! 是因为习主席、奥巴马总统为奖学金写了贺信吗?中国的记者编辑怎么做?新闻学又怎么教?”
虽然也知道央视播了一整天地震特别报道,但在这位FT中文网总编辑看来,“一个须用全天10多小时滚动报道的地震灾难,最后只能退位到‘三号新闻’,难道不奇怪吗?答案也简单:央视的节目有分工,新闻联播是办给领导看的。”
央视也确实有苦衷。人民日报今天可以腾挪版面空间,将奖学金消息置于右上报眼,而把头条位置仍留给雅安,但对以时间先后为唯一次序的新闻联播来说,只能“机械”地跟随领导职务。
最终,还是曾长年供职于新华社的@博联社马晓霖明白喉舌规则,他为众目睽睽下央视出主意:“今天新闻联播应该这样开始:雅安地震进入第二天,死亡、受伤和失踪人数分别为...救灾工作正全力推进,稍后我们将做详细报道。下面请看最新消息,清华大学...”
比起央视的手脚束缚,在两天来的雅安地震报道中,多家地方卫视表现突出,抢在老大哥之前就开始长时间直播灾情,湖南卫视邱启明和第一财经黄伟这两位主播一嘶哑一哽咽更是成为新闻本身。
不过,在这种全民伤感的大环境下,因为也有“部分电视台还在播放着搞笑娱乐节目,演艺人员在荧屏上插科打诨”,惹得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愤怒:“国难期间,如此行径,简直是没心没肺没人性。”
眼见这些被斥骂的电视台赶忙转播雅安地震相关新闻,专栏作家董啸决定说一说“不悲伤的自由”:“其实从法理来讲,无论地质灾难或是恐怖袭击,无论遇难者是自己同胞还是他国路人,每个个体都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既有悲伤的自由,也有不悲伤的自由。电视台有很多理由继续娱乐下去:广告商的合同要履行,艺人要靠演出赚钱生活,收视率事关电视台的收入...是否悲伤是一个个人选择问题,他人本来无权置喙。举国上下痛哭嚎啕,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将自己的悲伤加诸他人。”
不过,这篇通过新京报发表,并获腾讯新浪推荐的文章还有下半部分,即“暂停娱乐的必要”:“法理之外还有道德和人情...所以对当下而言,暂停娱乐也是有必要的,这种做法意味着对逝者的尊重和生者的慰藉。虽然每个人都有不悲伤的权利,但并不代表可以无视他人的悲伤,歌舞狂欢,肆意放大自由的边界,这正如在别人家的葬礼上嘻嘻哈哈,少不了被抽一顿大嘴巴。其实,悲伤终有一天会淡然,会散去,人们又会抹去血痕,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那时候再娱乐也不迟,而现在,还请尊重更多人的悲伤。”
媒体上的悲伤其实已经在淡去。今天,在“雅安灾情明显弱于汶川”的背景下,除四川卫视和央视新闻频道之外,其它地方卫视均已恢复日常节目安排。
“只有限娱才能表达哀思吗”——这是凤凰网今晨专题汇总雅安地震网络反思的最后一部分。摘录了“别有道德绑架全体民众”、“煽情是救灾面前的最差选项”、“爱那么美,别搞成运动”之后,最后一段来自@朱伟:“我们太习惯于把什么都变成群众运动。因为有道德审判为前提,站队、表态就成为必须,态度越积极越得分,道德台阶就越抬越高,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悲悯、关怀、援助全变味了。太多人习惯过不真实的生活,这社会才充满虚伪。在我看,什么时候不真实的演出者减少了,本真的彼此情感牵挂增多了,才算进步。”
四、推荐慢读
重庆时报《波士顿人的应急模式 这座城5分钟完成自救》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新闻杂谈第28期:反应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