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薹炒肉及英雄主义

豆瓣一刻 豆瓣:木叶 174℃ 评论

1.

晚饭看到了蒜薹炒肉。想到小时候,过年我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蒜薹炒肉了。

那时候,早在过年前二十天,爸爸就会去城里采购一批蔬菜水果。年味儿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每次推开储藏着那些专门为年夜饭而准备的,一年难得一见的食材的房间的门,扑鼻而来的那股清新的味道。

到了除夕下午,老爸就开始忙活年夜饭了。

年夜饭是相当丰盛的,有母亲早早就捏好的各种形状的面食,还有只在过年才被端上桌的鸡鱼,但每次最能勾起我的欲望,让我觉得有别于平时的一道菜就是蒜薹炒肉。

老爸做的蒜薹炒肉,简直一绝。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蒜薹是鲜嫩的,咬下去既不会老硬以至于牙缝里塞得到处都是,也不会过于软糯失了劲道。肉则以瘦肉为主。瘦肉不仅不柴,熟的程度也恰恰好,而且还能把香味渗透进蒜薹里,让人闻之便涎水横流。而每每为母亲诟病的汪在盘子里的大量的油汁,我都是要用馒头蘸了来吃的,总要吃到盘中只剩油渍的痕迹了才意犹未尽的罢休,常常为了这蒜薹炒肉的油汁,能在已经吃饱了的情形下再吞下半个馒头。

完了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还在脑子里使劲还原着最后一口的滋味。

长大后对这道菜的兴趣竟然越来越淡。无论是上大学在食堂吃到的,还是去饭馆,好像除了名称一样外,在味道方面,完全看不到印象中出自老爸之手的蒜薹炒肉的影子。久而久之,我竟对这道菜避犹不及了。

2.

所谓的长大后,这一晃,就是20年光阴了。

韩国有个电影《奇怪的她》说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早年由于丈夫早逝,一个人吃尽苦头将独子抚养成人,老来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却逐渐不为家人所容,偶然走进“青春照相馆”,“咔嚓”一声之后,重返20岁,在黄昏暮年又过了一段青春飞扬的岁月的故事。

人生没有返老还童。

但我们还是愿意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去让幻梦成真。事实上无论是丈夫离世,还是女主角为了抚养儿子而做出的种种有愧于他人的事情,乃至于老年又被儿媳孙子嫌弃,导演想告诉人们的不是对错,而是每个生命在人生的旷野中跌跌撞撞时,所作出的无奈之举对别人造成了伤害的一种悲哀。

好像生命的存在没有是非,有的只是随着时间而显露出的斑斑劣迹和满目疮痍。

就像你一定会老掉一样。皮肤松弛,满脸皱纹,行动不便,反应极慢,疾病缠身,老掉的人生不仅会让自己处在痛苦中,于别人而言也并无存在的价值了。

这不仅是真理,简直是天经地义。

3.

时间总是流逝。

曹操有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哪怕已经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又准备要横扫南方的一世枭雄,在横槊赋诗对酒当歌的快意之际,竟然首先兴发的感慨是:人生几何。

人生几何呢,朝露而已。更何况去日太多。

苏子历经人生起伏,于赤壁夜游,原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的飘然心境,最终仍是逃不过“沧海一粟”“吾生须臾”的悲哀。

王羲之与众友人于兰亭宴饮,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齐聚,却还是因为人生无常生命终归要消亡的事实而大感悲痛。

足见,古往今来,不管是哪朝哪代什么阶层哪种类型,人生天地间,在这个问题上,极少有人能真正超脱淡然。

又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也许吧,可能每个倾尽全力从人生荒野跋涉而来的人,都是响当当的英雄。尽管他们满脸痛苦,带着不甚讨喜的偏见,以及日渐累积的阴暗。但他们从一无所有走来,又磊落地走向一无所有的殒没。

那种从容背后的挣扎,那种极其珍惜后的放弃,以及过程中的爱恨悲欢,恐惧颤抖,也许这才是须臾一生的真谛。多么可歌可泣。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蒜薹炒肉及英雄主义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