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公布目前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 1541 例,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知乎日报 方可 80℃ 评论

卫健委公布目前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 1541 例,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图片:Pixabay

方可,申请转载文章请私信联系作者,单独咨询请使用付费问答。

根据 3 月 31 日资料,“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 1367 例,比前一日减少 174 例。”1367+174=1541。所以 1541 可以得出是现存,特此更正。不影响回答的其他结论。

我国的确诊患者中,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中,只要化验检查阳性,不论有无症状,都属于确诊,这里确实存在一个统计口径的差异。因此把这部分数字公布出来是有价值的。

1541 例是什么?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首先一个基本的问题,这个 1541 是现存还是累计?是现在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还是累计所有接受过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如果这个基本的问题都没明确,那后面的所有分析就没有意义了。而从原文【1】来看,一开始写回答时,我推测数字是累计,不是现存。

三、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什么途径发现?截至目前我国发现了多少例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截至 2020 年 3 月 30 日 24 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 1541 例,其中境外输入 205 例。

但是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已经明确写出,“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仍在观察”的有 1367 例,1367+174=1541,由此 1541 符合现存的数字【2】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30 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 例,当日解除隔离 302 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 1367 例,比前一日减少 174 例。

而说到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很著名的国内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就需要引用【3】

结果 中国内地共报告 72 314 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 44 672 例(61。8%),疑似病例 16 186 例(22。4%),临床诊断病例 10 567 例(14。6%),无症状感染者 889 例(1。2%)

这个文献里,我国的专家组把当时能调取的所有上报的病例全汇集起来,做了一个横断面研究。研究截止的时间是2 月 11 日,当时减去疑似,当时诊断的病例(含临床诊断)共 5 万多例,而无症状感染者不足 1000 例。

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于本土病例 2 月上旬的报道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我们目前发现的境外输入性病例有 205 例,这是一个目前接受医学观察的不完全统计数字。使用这个数字估算,境外输入感染者(累计确诊患者 + 现存潜伏期患者 + 现存隐性感染者)合计才有一千例左右【4】

3 月 30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48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新增死亡病例 1 例(湖北 1 例);新增疑似病例 44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 667 例(含重症病例 18 例),现有疑似病例 180 例。累计确诊病例 771 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104 例,累计死亡病例 0 例。

合计近千例,其中累计确诊 774 多例,而当时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就有 205 例。相当于是所有的境外输入感染者里,20%左右的人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这和之前 2 月初报道的比例,至少有 10 倍的差距。如果现存的 205 例不是全部的无症状感染者,那么无症状感染者占的比例会更大。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目前手里的一手资料,或者一线工作人员介绍的真实情况是很有限的,但是从新闻报道和各国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大致的推断和估算。

无症状感染者的上报例数受检出能力影响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知识点,就是横断面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能纳入研究的人群本身就是要经过一定的选择过程的。而这个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就可能把其他没观察到但是确实有问题的人漏掉,所以这类研究能否外推到所有人群上,需要有一个谨慎的分析过程。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新闻,就知道当时每日的医疗服务和诊断能力是有限的。比如说,在研究选取的时间点后一天里,我们一下子纳入了大量的临床诊断病例,这部分人核酸检测还是阴性的。【5】

2 月 12 日 0 时 -24 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14840 例(含临床诊断病例 13332 例)

为了尽可能快速识别患者,我们当时把大量临床诊断但是核酸没有阳性结果(做了核酸结果还是阴性的)的患者计入统计数字。这也间接反映了当时核酸检测能力的局限(没法把所有患者都做出阳性结果),以及患者可能需要反复检测消耗大量试剂盒的情况。

还有一个新闻【6】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核酸检测率 30%-50%,建议根据临床诊断纳入病例

这个新闻后来的解读是,这个数字不是灵敏度或特异度。而是当时湖北或者武汉受检者中,真正的患者和感染者占比 30%-50%,而其他的受检者,是流感、其他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的患者,所以当时每天能确诊千例的情况下,我个人估算能进行的检测量是万例的数量级。

这是 2 月上旬武汉检测能力和推出临床诊断这一标准的背景,新闻发布于 2 月 13 日【7】

湖北武汉是重灾区,有大量的疑似病例需要做核酸检测确诊。由于核酸试剂盒供应及检测能力受限,且一定比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存在核酸检测阴性的情况,不少一线医生呼吁把 CT 影像学特征作为确诊的标准,以加快患者的确诊速度,尽快将确诊患者收治入院规范治疗。国家正是考虑了湖北和武汉的实际,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对疑似病例中具有明显的肺炎影像学特征的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情延误,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再比如看对举行过万家宴的百步亭社区的报道,发布于 2 月 7 日【8】

方煜也是百步亭社区居民,他的妈妈至今已经断断续续发烧 2 周了。一开始出现发热,都以为是普通流感,在家吃药观察。到第 4 天,整个人开始浑身乏力,去武汉大学中山医院拍了 CT,医生诊断说是肺炎……
起初社区让方妈在家自己隔离,慢慢地,她身体越来越使不上劲,不想吃喝。看着母亲病情加重,方煜天天去社区居委会,要求安排核酸检测和住院,社区一直都回复:上报了,没试剂盒,没床位,在排位,回去等。

这也是 2 月上旬的报道,如果有症状的人都没试剂盒,没症状的人能剩多少试剂盒可用呢?所以 2 月 11 日的数据中,如果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太少,没有资源去检测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受检几率:重症患者>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

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在疫情爬坡,试剂盒有限的情况下,一个人接受检测的几率都是这样的:重症患者>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一个人如果是重症肺炎,症状高度疑似,住在医院里,医院肯定会为这个人争取试剂盒。而一个人如果症状轻微,可以自由活动,那医院没床位没资源,又没有集中隔离点的情况下,这个人可能就会回家居家隔离,不做检测。至于症状轻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在试剂盒有限的情况下,接受检测的几率是最小的,因此报道的数字是偏低的。只有我们能生产,并且有大量试剂盒剩余的情况下,无症状人群才有大规模接受筛查的机会。

所以我们看各国新闻,经常出现的说法就是“轻症不检测”。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大规模检测所有可能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而有些研究中,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是算到一起的,所以会出现更高的比例。

我国无症状感染者数字快速增长的时期,应该是和确诊病例快速增长同步的。这个时间应该是 2 月份,但这个时间里,真正能留给无症状感染者,或者接受密切观察的人员的试剂盒数量,是少于患者的。2 月上旬用的一个词叫“应收尽收”,这其实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下,检测和收治能力的局限。如果大量的试剂盒都用于检测有症状且肺部 CT 有异常的患者,再加上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局限,一个人可能要做多次,用掉大量的试剂盒。那么,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没有剩下多少机会去普遍接受 CT 筛查和核酸检测。所以从统计数字上讲,没法纳入登记范围。所以我个人的倾向是,这个不到 5%的数字文献报道,是偏低的。而武汉在 2 月上旬以前的文献受限于检出能力,普遍可能存在这个问题。

而在目前(3 月底),我们国内本地的疫情防控压力减轻,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对国外入境人员的检测上,加上试剂盒产能增加,我们可以对更大比例的入境人员进行普遍的检测。所以这一时期,检测能力是有所提高的,测算的无症状者的比例更接近真实比例。这时候我们才能把潜伏期人群和隐性感染者这两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一起筛出来,检测出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体 10%以上的数字。

还有一些可能的解释,比如在入境的归国人员中,年龄结构可能和本土患者不同,年轻人多,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会增加。而危重患者和有症状患者可能有更大几率留在国外治疗,或者因生病出现症状,行动受限不便归国,这回增加归国人员检测时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当然,我们在本国,也可以找到一些小样本的、检测能力强一些的地区的案例,这些情况下,可能发现更高的无症状人群比例。比如《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近期刊登的《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一文【9】。该研究收集了“2020 年 1 月 21 日至3 月 6 日宁波市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信息”。之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这个小样本里,随着纳入患者的增多、时间的后移,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例就增加了。财新【10】对这项研究有进一步的报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徐福洁认为,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病毒载量很低,甚至间歇性或“一过式”出现病毒。国内不同省份排查结果存在差异,或与检测能力有关,受到采样技术和采样频率的影响。
前述宁波市的研究就提到,宁波市对“超级传播者”疫情的处置相比国家防控方案要求更为严格,“超级传播者”的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被延长至 21 天,且增加了核酸检测频次,最终筛检出多名无症状感染者。

那么现在还遗留一些问题,就是 2 月中到 3 月底一段时间里,本土累计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变化的?检出能力是否提升?这些问题在之前的信息公开的内容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不过它们对目前的防控,并没有太大影响了,原因见后。

追溯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可以有效防控无症状感染者未检出造成的传播

COVID-19 在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传播,包括飞沫传播、黏膜接触等日常环境下的主要传播方式,都需要密切接触。而在 1 月下旬之后的整个防控过程中,我们对密切接触者都做了非常有效的隔离观察,不管有没有什么化验结果,都是统一的隔离观察。这样就准备了一个提前量,切实控制了无症状感染者对人群的传播。再加上一般居民当时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采取了更强的个人卫生措施,也降低了疾病传播的几率。所以这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没有被登记到,也都受到了有效的监控和隔离,并不会造成人群中疫情的传播。

而且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不会慢性携带,绝大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早就转阴了,一般的 14 天隔离时间内,病毒浓度可以有效下降,进而终止医学观察和隔离了,其余没有转阴的感染者,会接受复查。所以目前我们可以推断,我国现存确实不会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尤其是不会有大量的未被监测到的无症状感染者不然在更高的检测能力下,内地各地原发病例的新增人数就不会长期都是 0 了。这方面的详细情况,我另外写过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抗体检测是后续流行病学调查的重点问题

而我们在后续研究中,除了应该了解有多少人检测出阳性结果,还要知道当时给多少人做了检测,用掉了多少试剂盒在密切接触者和接受隔离和医学观察的人身上,占当时可用资源的比例。这才是评价数据质量和当时检测能力的关键指标。这些问题,可能在后续的研究论文中逐步进行回顾分析,这些信息虽然不属于急需公开的内容,但作为学术研究,是有意义的。

另外还有一点,当时没能力检测,不代表我们事后没法进一步测算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因为我们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抗体检测,尤其是 IgG 检测。这个指标,对于接触过新冠病毒的人,不论有没有症状,核酸有没有转阴,只要病毒在体内引起过免疫反应,都是会在比较长的时间保持阳性的。可以用来做回顾和调查。

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国家的通知是:

抓紧在疫情重点地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开展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

而这个调查所需的有效的化验技术,就是人群抽样的抗体检测。

?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卫健委公布目前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 1541 例,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