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一开始是怎么融入人类社会的?

知乎日报 一个男人在流浪 349℃ 评论

猪一开始是怎么融入人类社会的?

图片:《西游记》

一个男人在流浪,数不尽的人张望

【本文共 3838 字,预计阅读时间 6-8 分钟,图片 12 张,请尽量连接 WIFI。

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走过的岁月不过是短暂一瞬,但不可否认,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与祖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金属的翅膀将我们托上云端,医学的进步延长了我们的寿命,便捷的物流将世界紧密联系,而电与光的结合,更是将这篇日历送达了各位的眼前。

而在所有的人类文明与技术的变革中,对于动植物的驯化开端最早,却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深。由于这些物种的陪伴,我们的文明之路不再孤独,而许多驯化物种本身,甚至更是推动和改变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为了获取稳定的食物来源,恐怕是人们尝试驯化野生生物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而由此带来的伟大成就,依然可以在今天的餐桌上得以体现。在这些驯化物种当中,家猪的影响力尤为特殊。尽管它的饲养规模远不如鸡,但凭借着高效的饲料转化率和迅猛的生长节奏,家猪每年为人类社会贡献的肉类总量超过了惊人的 1.1 亿吨,除了一些饮食禁忌的地区之外,家猪几乎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肉食供应者。

猪的萌态和美味,相信大家已经有所熟知。而本文更侧重于物种与文明的羁绊。显然,作为最早为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猪的身上,恰有许多与此相关的故事。

在走出非洲后的若干年里,智人的脚步渐行渐远,在世界各地,相继诞生了许多原生文明,而这些远古先民正是对动植物的驯化的先行者。由于各文明所处地区的野生生物资源各有不同,许多驯化生物被打上了鲜明的区域性烙印:在东亚,人们驯化了鸡与鹌鹑,在北非,坚忍的毛驴成为家畜,在中南美洲,豚鼠和羊驼成为餐桌的常客。

可以断定,无论是两河流域,还是古代中国,一定都频繁的接触过身边的野猪,而在至少 9000 年前,现今土耳其地区的安纳托利亚遗址中就出现了家猪存在的证据,而在我们中国,同样是距今 9000 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猪骨,也与野猪出现了显著地不同。随后,关于家猪的线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欧、东南亚、南亚各处。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 cayonu 遗址,这里出土了最早的家猪证据,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发现的事已经被确定是家猪的证据,而其他遗址中发现的从野猪到家猪转化过程的证据则更为久远

但虽然猪的驯化历史如此悠久,家猪的存在是如此广泛,但要判定它的驯化起源,却并非一件易事。毫无疑问,呼啸山林的野猪正是家猪的祖先,但这种适应性超强的强悍生物,广泛的分布在亚洲大陆全境和非洲北部,并衍生出至少 16 个亚种。而在当时,相互独立的古文明间发生技术交流的难度远非今日能比,早期的研究也一度证明:世界各地的家猪,似乎还是与本地区的野猪在基因上更为相似,而不同地区的家猪之间反倒差别更大。由此人们推断,古代各地区的文明都独立驯化了身边的野猪,尤其是在中欧、亚平宁、东亚、印度、东南亚和新几内亚这 6 个区域最为明显。

这种学说一度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与考古的证据非常吻合,甚至着眼于一个独立文明的内部,也呈现出对家猪的“多中心独立驯化”的特点。在我们中国,黄河流域的古文明与长江下游的古文明在猪的驯化上就有着显著地不同,在距今八九千年前,河南的贾湖遗址和浙江跨湖桥遗址都出现早期驯化的家猪,但当北方文明发展到裴李岗时期,这里出土的猪骨显示出了明显的驯化技术升级的特征:这些黄河流域古文明出土的猪骨显示,它们存在着明显的成年雄性的缺失——这是由于雄性猪的生长节奏慢且性情暴躁,而在当时,阉割技术还未出现,雄性野猪在幼年时代就应该被抛弃或宰杀了;而由于不需要打斗、掘食,家猪的头骨明显缩短。但反观同期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明,他们的猪骨却依然停留在与距他们一千多年前的跨湖桥遗址相似的、驯化程度很低的状态。

这似乎又是一个家猪在各地被独立驯化的证据:如果对这种动物的驯化是由一个点开端传播到其他地区的,那么后期一定也有不断地技术的交流,各地区的驯化和养殖技术至少应该是相差不远的。但仅仅是相距一千多公里的两组文明,对于家猪的驯化技术居然就存在着一千多年的代差,显然这中间并没有相关的技术交流。

可细究起来,这种观点的根基却并不稳健。要知道,我们在对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选择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自己。可以假设,相对于黄河流域而言,长江中下游的古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更为优渥,如果在跨湖桥到河姆渡的这一千年里,长江流域依然有足够的野生动物资源可供渔猎,那么当地的文明似乎就缺乏了大规模养殖家猪来提供肉食的动力。

而近些年的基因技术,又让我们对家猪驯化之路的探究变的更为复杂:新的研究表明,全球各地的家猪,似乎都可以追溯到两个源头上来,即近东地区和东亚,而东亚的家猪源头,似乎甚至不在中国境内,而是与湄公河流域的古代部落有着说不清的联系。而更为复杂的是,近几百年来,全球家猪的基因交流日益频繁,而在近万年的驯化历史上,各地区的野猪与家猪之间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杂交。相似的研究也表明,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内蒙古地区的家猪驯化,似乎都是来自同一个起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基因证据和考古证据之间的裂痕呢?我们依然不得而知。时至今日,这种我们最为常见的驯化家畜的身世起源,仍是扑朔迷离。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在距今 6000 年前,家猪的大规模饲养就已经非常普遍,这种广泛养殖的成因同样也是复杂多样的。

我们前边提到,家猪的野外祖先野猪的分布区域极为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们极强的环境适应性:野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它们几乎什么都吃,而且营养转化效率高的惊人,小野猪在自己生命的头一年里,体重就可以增长近一百倍,这在大型哺乳动物中非常罕见。而经过驯化得到的家猪,同样继承了这副好胃口,即便是以人类的残羹剩饭粗放养殖,它们也可以吃 3 公斤饲料长 1 公斤肉,而到了现代,使用科学配比的精饲料饲养的猪,甚至可以达到吃 2 公斤饲料长 1 公斤肉!与之相比,同样是很早就被驯化的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完全无法与之争锋——牛的饲料转化率太低,而无论是山羊还是绵羊,对饲料都更为挑剔。

“什么都吃”的生动解释

这种特性,也使得养殖家猪成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提供肉食供应的途径。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发展进程中,家猪显然很快就被作为食用大规模的使用。贾湖遗址之后仅过了一千年,黄河流域的家住骨骼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厨余垃圾堆里。

看看这惊人的繁殖力,不消几个月,这些小崽子们就可以长得膘肥体壮

但与此同期的长江流域和内蒙古地区文明,家猪的用途却似乎非常局限——猪骨几乎全部出现在与祭祀和墓葬相关的场景里,这似乎表明,对于猪的驯化并非仅仅是口腹的需求,至少在部分文明里,驯化猪或许是处于原始宗教的目的。

我们可以想象,对于古人来说,威风凛凛的野猪与其他猛兽搏斗的场景一定令他们印象深刻——尤其是成年的公野猪,在面对虎豹豺狼的攻击时,甚至也会正面硬钢,这有可能让古人对这种勇猛生物产生了格外的“神圣”印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不少墓葬中都出现了陪葬的猪,尤为关键的是,虽然不同遗址的葬猪方式不同——有的只有猪头,有的则是整头猪,但带有猪牙的颌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这似乎预示着古人希望这些曾经以弯曲獠牙勇猛搏斗的野兽可以为逝去的先人提供护卫。这种原始的崇拜,时至今日甚至都未曾彻底消退,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尤其是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猪牙,依然是避凶驱祟的象征。

来啊,正面钢啊!

这一象征意义也同样体现在文字上,我们都知道,“家”字解读就是指“圈养着猪的房子”的意思,但另一个汉字“冢”,也同样与猪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想见,比“豕”多了一点的“豖”,正是代表着未去势的公猪,而用生性勇猛的公猪来为逝去的先人提供护卫,简直是再明白不过的隐喻了。

猪牙制成的护身符,可能来自古罗马时期。图片:Caroline McDonald / Colchester Museums

这种由野猪延伸到家猪的“神圣印象”,在一些尚武民族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其名字也包含着 nuheci——野猪皮的意思,想必他的父亲塔克世如此起名的寓意,正是希望这个长子如同野猪一般勇猛无前。当然了,在这些民族看来,野猪和家猪未必是一回事,但至少我们可以假设,正是他们对野猪的尊崇,造就了他们对养猪的喜爱——根据记载,无论是努尔哈赤时代,还是更早的乌洛候、室韦、肃慎等东北亚民族,都特别喜好养猪——“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以至于他们的邻居雅库特人干脆给这些族群起了一个俗名——通古斯人,这本就是养猪人的意思。

当然,这种人为情感的因素并不一定总是会提升家猪的江湖地位,在家猪的原始驯化地近东地区,由于一些宗教的因素,猪肉被认为是不洁之物而被禁止食用。对于这种饮食禁忌的成因有多种解释,一方观点认为,是因为猪的杂食性和糟糕的卫生环境直接造就了不洁的形象,也有观点认为,在早期养殖过程中,这些地区一定爆发过大规模的由猪传向人类的瘟疫,这又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负面印象。

当然了,中国人对猪的喜好是毋庸置疑的,在今天,世界上随时随地都生活着超过 10 亿头家猪,而我们中国,就独占了其中的四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猪不仅长期与美味挂钩,甚至对农业生产都有显著地推进作用。在一段时间内,因为猪的食量比较大,养猪的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但农业俗语称“养猪不赚钱,回头望望田”,猪粪,是量大又质优的生态肥料,与牛粪不同,它无需“沤肥”——也就是发酵——就可以直接使用,在缺乏化肥的年代,一车车的猪粪,就是粮食丰收的保障。

而在携手同行了万年之久后的今天,这些呆萌生物,还在不断走向新的历史角色:它们的皮肤与我们非常相近,因而被用在了许多与皮肤疾病有关的临床研究上,它们的器官甚至成为了潜在的人类器官移植来源。不可否认,对于家猪而言,我们至今还没有彻底掌握它们的过去,但这可能并不重要。这种曾经桀骜的猛兽,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在我们辉煌的文明上,它,还在与我们同行着。

-

本文首发于果壳:【2018 年物种日历】4 月 28 日 家猪谢绝转载。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猪一开始是怎么融入人类社会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