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不婚者越来越多,可能对人们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知乎日报 搵锡杨 120℃ 评论

独居、不婚者越来越多,可能对人们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图片:《单身男子》

「独居」「不婚者」的数量如果持续上升,可能会给未来人们的社会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搵锡杨,社会认知
如何理解社会关系,首先要从人格特质谈起。人格特质(也就是大众认为的性格)常常会包含着关系特质这一纬度。关系特质是从人际交往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个人拥有着相应的关系特质就意味着他会发展出相应的人际交往模式(如,外向好交友的或内向偏独处的)。人类的人际关系受关系特质的图式认知指导。

A. Fiske总结出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由两个维度构成:对称性、互补性。衍生出四种社会关系,①共享关系(Communal Sharing )、②权威等级关系(Authority Ranking )、③平等互惠关系(Equality Matching )、④市场交易关系(Market Pricing )。
①共享关系,常见的有家庭关系,物品是共同使用的,这也是小规模的社会中最常见的社会关系。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很早狩猎者打猎回来的肉也是整个群体一起享用,私有制是后期发展的结果。
②权威等级关系,常见于军队,集体主义和保守主义盛行的地方。人们通常对拥有高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的人保持尊敬的态度,维护权威。
③平等互惠的关系,这里边包含着互惠互利的含义。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同样地,这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小规模社会中最为常见的社会关系,如我们的邻居,同学之间的互惠行为。
④市场交易关系,这种关系是随着物物交换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二者之间可以完全不认识,通过货币或一般等价物完成社会交互过程。例如我付了十块钱去坐出租车。

那么回过头来看,独居者会导致那些社会关系受损呢?显而易见的是,独居者会损害共享关系。因为这是独居者缺乏亲密的他人与自己使用私人的公共物品(如房子)。或者有人会说,假如这个独居者是一个老好人,经常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其他人。我不排除这些极端例子的出现,但是从一个“理性经纪人”角度出发,这些行为会花费成本而毫无收益可言,因此大部分独居者很少作为这种老好人的行为。

如果从足够大的样子去看,我认为独居者依然是社会的少数。虽然前面有答案认为独居是一种高度人工智能的体现,但其实这是反映着一种市场交易关系,我买一个机器人回来,让他帮我实现某些功能。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视为一种社会交互行为,只是满足个人对某些功能的需求而已。例如无聊时会和Siri聊天,只是满足聊天的需求而已,这是一种单向的,并非是社会交互过程,Siri不会说无聊时我要找主人聊天,更不会产生说昨天Siri陪我聊天,明天我要陪Siri聊天互惠互利行为。
人类世世代代都是群居类的动物,并且伴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人们的生活、工作之间联系也日益密切。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害怕自己被群体抛弃。

从正态分布的角度来说,独居的人可能是处于±3σ之外的数据。正的意味着这些独居者可能是高能力者。本来就拥有着足够的社会资源,可以轻松地与其他人进行物质交互。如果独居是由人格特质造成的(如内向),那么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是比较差的。
而负的一方则是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五保户。五保户是无配偶,无子女、无退休金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社会的底层人士,弱势群体。他们的独居则可能是由于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但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可能不错,因为他们需要做出一些互惠互利的行为来保证自己不被群体抛弃。

最后,独居者由于不婚行为,无法繁殖。从进化角度讲,这种基因不会得到广泛传播。

总结:可能上述的社会关系与题主所提的社会关系有不一致的情况。文中所述的社会关系是从社会交互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出发。独居者未必拥有较差的社会关系,反而可能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疏通点在于改善性格中的关系品质。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独居、不婚者越来越多,可能对人们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